但以理書

但以理書 簡介

【本書書名】

本書以書中的人物定名。但以理是猶大人被擄之中一位重要人物。他原被擄為宮

中之侍僕,以後擢升為政府的要員。他不僅為巴比倫的政要,也成為瑪代波斯的

政府首長,前後有六十年之久。他在主前 605 年左右被擄,一直到古列王元年

(主前 537 年)。


【本書作者】

一般聖經學者均同意本書乃是但以理所寫,這種傳統說法的理由有下面幾個:

1. 書內的說法:先知但以理在許多段落中是以第一人稱說話的(但 8:1-7,13-19,27;9:2-22;

10:2-5 等)。他說他親自奉神之命保存該書(但 12:4)。有些部分他以第三人稱提到

自己,這並不奇怪,因為古代的作品是經常有這樣的寫法。

2. 作者對歷史的熟悉:只有生活在西元前六世紀,精通巴比倫事務的人,才能提供書中

的一些歷史事實。這些歷史事實在西元前六世紀以後為人所淡忘,因為沒有其他的古

代文獻將之記錄下來。最近的考古又重新發現了這些事實。

3. 耶穌基督的見證:耶穌基督曾引用《但以理書》的一段話,指出但以理是作者(太

24:5)。對於每一個基督徒來說,這應該是有說服力的證據。主耶穌在引述本書中的

預言時,也明白指出它乃是先知但以理所說的(參太 24:15)。本書多處以第一人稱「我」

發言,表示作者非常熟悉巴比倫宮廷的一切事務,例如當時伯沙撒正替他父親尼布甲

尼撒管理政務,所以僅能答應讓但以理在國中位列第三(參五 7,29)。

歷來教會都同意但以理為本書作者,主後三世紀雖有人提出乃偽託之作,但無論

從寫作所用語氣、文字及主耶穌基督的見證,以及後面就要提到的歷史和時代背

景,都指向但以理為本書作者。

【寫作時期】

「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

(但 1:1)這是在主前 605 年,也是此卷書最先記載的事件。「波斯王古列第三

年,有事顯給稱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這事是真的,是指著大爭戰;但以理通達

這事,明白這異象。」(但 10:1)這發生在主前 530 年,也是此卷書最後記載的

時期。所以我們歸納此書寫於約在主前 605 年至 530 年之間(或他晚年後期所

寫)。


【地點與時間】

(1)寫于巴比倫宮中。

(2)時間:1-6 章史實是在西元前 620-550 年之間,不可能在瑪革比時代。


【本書主旨與目的】

本書之寫成,乃為著教導神的子民在被擄之地,因認識他們所信的真神仍然掌有主權並執行審判,故此秉著敬畏神之心在異國度日。

主旨:作者安慰當時讀者,當持守對神的愛心與忠貞,並向讀者啟示神的計畫是

得勝的計畫;屬神的人不要灰心喪膽,只要勇於相信,忠於事奉。

目的:在表明以色列的神如何在異教國家中得榮耀。雖然神曾藉外邦國家來懲罰

以色列,但「被擄」不是永久的;反之,那些征服以色列的國家卻在歷史的過程

中自行瓦解。時候到了,神要建立一個永遠的國度,顯明神是掌管人類歷史、列

國興衰的主宰。

【本書內容】

本書約略分為兩大部:

第一部(一~六章),有六個信心的見證,著重勸勉的教訓。但以理與他三個朋友

在外邦的宮廷中,為信仰忍受逼迫與陷害,但是耶和華神搭救他們,顯明祂公義

的能力與掌權。

第二部(七~十二章),有四大異象,以表徵的形像,提說四個國度的進展,依次

興衰。但是神的子民不必失望,必須忍耐到底,直到神將祂自己的國建立起來。

這在二章已有概括的論述,但從七章起再加論說,更加明確指出神在歷史中的作

為。

【為什麼要讀但以理書?】

任何人若想理解神在每個時代計劃裏所安排,並且過得勝的生活,而不被世界的

環境、壓力所改變,就必須讀本書。

聖經的啟示是漸進的,讀但以理書使我們認識神是一位怎樣的神:

(一) 神的主權—祂主宰著世界的歷史,掌管人類的命運及主導列國的興衰,而

最後,祂建立永遠的國度。但以理書是一卷預言書,若能與歷史作一比較,

必能驚訝於聖經的真實性,和預言的準確性。而本書詳細和準確說明了國

家的興起和衰落,誰將是主要參與者(居魯士,亞歷山大大帝等),以及這

些參與者的國家將何去何從。

(二) 神的屬性—祂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並無所不能的。

(三) 神的信實、可靠—祂保守、看顧祂的子民。

(四) 基督的預表—包括基督的受死(但九 26)、再來(但二 35,44) 、得著權柄和

國度(但七 13,14)等等。


【本書特點】

一、 全書可分為兩大段,一到六章記載了六個事蹟,但以理以第三者的角度出現

在故事中。七到十二章記載但以理所見的異象,但以理以第一人稱出現。但

以理書一到六章記載發生於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王到瑪代的大利烏王時代的

事情,七到十二章則記載波斯和希臘帝國將要發生的事。

二、 但以理書在希伯來聖經被列為「聖卷」而非「先知書」。不過由約瑟夫等人

的記載中,但以理書是被列在先知書中,因此可能但以理書早期是列在「先

知書」中,後來才改列到「聖卷」去。

三、 但二 4~七 28 使用亞蘭文,其他使用希伯來文。為何使用兩種文字的原因並

不清楚。亞蘭文是巴比倫宮廷的官方語言。其中並混雜有三個希臘字,不過

這些希臘字都是樂器的名稱,很可能只是少數傳入波斯的希臘樂器名。

四、 七十士譯本比馬索拉經文多了一些經文:三 23 後面多了 68 節經文,十二章

後面多了十三、十四兩章。

五、 本書記述的年代由西元前 605 年到西元前 536 年,涵蓋整個以色列被擄的時

期。

六、 但以理書後半段是以啟示文學的文體來寫作。


但以理書(一)

【閱讀經文】但以理1:1- 21


時勢造英雄,獨特的時代背景可以孕育傑出的神國戰士。但以理出生在猶大王約西亞王改革時期,曾受耶利米影響(九1);他被擄至巴比倫(605BC),從此就沒回過家鄉。他一生的事奉在宮廷,他的職場就是人間權勢和試探匯聚之處。他在異鄉的七十年的職場見證,影響了兩個帝王,尼布甲尼撒王甚至因他而柔軟謙卑(二46),他也為被擄至巴比倫的先知以西結所推崇,視為與挪亞、約伯並提的義人(結十四14-20)。


但以理曾為巴比倫的省長,又於瑪代波斯時期被立為總長,終身客居異鄉。他不僅受兩朝多王的禮遇,而且至死忠心,身上一直流露著神得勝的生命。他的名字 -但以理- 神是我的審判-正好闡明神藉著他在列邦中所要傳達給人間的信息。


丈量樹木高度的最佳時期是當樹倒下以後,衡量一個人的影響力就在他身故以後。但以理的生命和禱告,深遠地影響以後神的子民。他以八十多歲耄耋之軀,對著耶路撒冷禱告,禱告到神差遣天使加百列賜下「七十個七」的奧秘,並激動波斯王古列下詔,才有三批回歸的浪潮。他以禱告托住了聖殿、聖城的重建,他可說是神國的一名大將,也是流傳歷史的天國人物。



【破冰題】

1. 在公司、學校、家庭,我們四圍的環境中,我們與人相處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2. 你相信神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層面上掌權嗎?從何得知?


【討論題】

1. 在一章二節中「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並 神殿中器皿的幾分交付他手」,你看到神的掌權嗎?神為何要如此行?(★請參看歷代志下三十六章14-21)祂要以色列民學習什麼?

2. 但以理「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有何歷史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從一章第八到十六節中,神如何保守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從十七節到二十一節,他們如何得恩寵?神的用心、計畫是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人一出生就有許多事無法選擇,包括膚色、種族、地點、時間、性別、父母、家境、國家等。但以理和三友因祖宗犯罪,十幾歲就經歷戰火,成為被擄子民,名字被改,在異教宮廷成長。他們面對種種環境的考驗,常常必需要作不同的抉擇。


你我進入職場,不也是面對許多不能選擇項目,如老闆、同事、公司環境、社會變遷、機遇等。從但以理書我們看到幾個職場的得勝定律:1. 關心上帝國事的人,上帝也關心他的事(一8:但以理卻立志……) 2. 讓上帝來掌管複雜的職場人際關係(一9-10:但以理面對外邦不同人際關係) 3. 體恤他人(尤其是老闆)也是人,也有軟弱;神兒女必須認真面對職場上的主從關係,因為職場工作的成功,先建立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上(一11-13) 4. 信靠那位不被自然律所限制的神(一15:他們的面貌…俊美肥牉)5. 讓你的靈與掌權的上帝接軌。智慧只單單屬於上帝,祂在人間歷史掌權,也在個人生命掌權。祂賜下智慧和屬靈洞察力給但以理和他三個朋友,又在各樣文字學問上賜給他們聰明知識;尤其但以理又明白各樣的異象夢兆(一17) 6. 在多變的職場中,抓住主宰歷史的神。職場千變萬化,人類歷史同樣瞬息萬變,但神不變 (一19:… 所以留他們在王面前侍立) 7. 深信你早年所經歷信實的神,可以撐住你打入職涯下半場。


但以理以職場戰士代言人身份,昂首面向生命種種考驗與困境,成為人間各個時代職場信徒的榜樣與見證。(此結論節錄於吳憲章老師的《獅子坑裡的職場戰士》)



【分享與應用】


1. 查這章經文,有什麼可以給初入職場的人供為參考?


2. 詩75:6「 因為高舉非從東,非從西,也非從南而來,惟有 神斷定;祂使這人降卑,使那人升高。」試分享人生種種際遇中,神的主權與帶領。


參考資料

背景介紹 :


但以理書Book Of Daniel,在七十士譯本希臘文本,及武加大拉丁文譯本,乃將本書列于四大先知書之後。中文譯本仍依此序列,是大先知書的第五卷(賽、耶、哀、結、但)。 書中記述但以理的身世(第1章),詳解巴比倫王之夢兆,與其驕縱之罪行,瑪代波斯王朝之興起,但以理所受的試驗與升高(2- 6章),以及他所見的異象和所說的預言(7-12章)。概而言之,前六章是記載當時的史實,後六章是說到將來的預言。全書所論多是關於外邦各國的事蹟。


本書與以西結書同是在被擄期中的先知書,其主要信息是神為至高,掌權者萬王之王,和審判之主(結二47;四17—25)。書中預言範圍極廣,說到世界四大帝國—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羅馬,以及後來將要興起之國家。但以理書主題的兩大焦點:


(1)神的主權 ─ 神掌管歷史及人間的一切,成就祂的旨意。


(2)人經歷神的信實,特別是信靠神的人經過不同的困難和考驗,仍能為主作美好見證。



一、但以理和三友被尼布甲尼撒擄至巴比倫(1~2)


【但一1】「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


按先知耶利米的記載,尼布甲尼撒出征猶大之時是約雅敬第四年(耶25:1),這顯然是按照巴勒斯坦的算法;而但以理所說的「約雅敬第三年」,是循巴比倫的算法;要待國王登基滿一年後始稱為元年,即在位的第一年。猶大王約雅敬是約西亞的長子,主前六○九年在埃及法老尼哥的扶植下,取代他的弟弟約哈斯。 約雅敬登基第四年(主前六○五年)尼布甲尼撒攻打耶路撒冷,並進擊埃及法老的軍隊(參耶46:2)。這次遠征使約雅敬稱臣三年(王下24:1),又掠去了聖殿一部分的器皿(代下36:7)及擄走朝中的精英分子。但以理等人即在其中。


【但一2】「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並神殿中器皿的幾分交付他手,他就把這器皿帶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廟裡,放在他神的庫中。」


以色列人因拜偶像和未能給土地守安息年而導致被擄。(★ 請參看歷代志下三十六章14-21)。“神殿中器皿”被取去作為掠物,也作為尼布甲尼撒諸神能力的明證(王上七48~51;王下二四13;但五1~3)。


“器皿的幾分”尼布甲尼撒無疑掠走了最貴重最精美的聖殿器皿,用來侍奉他的馬杜克神。他自然只留下耶路撒冷聖殿的日常禮儀中所必不可少的器皿。巴比倫軍隊掠奪耶路撒冷的財寶,應驗了以賽亞近一個世紀前所發出的預言(賽39:6)。


示拿在《舊約》中大都代表巴比倫。“示拿”來源不明,但在創14:1,9中,示拿似乎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在楔形文獻中稱為散哈爾(Sanhar)。撒加利亞書曾描寫這個城是偶像崇拜之地(亞五11)。但以理所提到的“示拿”就是指巴比倫。



二、但以理和三友獲尼布甲尼撒選中入宮受訓(3~7)


【但一3】「王吩咐太監長亞施毘拿,從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貴冑中,帶進幾個人來,」


「太監長」皇帝的顧問,是皇帝身邊的首席侍從官,可以娶妻生子。「宗室」王室的種子,王室的後代;「貴冑」貴族。


“以色列”西元前723/722年撒瑪利亞毀滅以後,北方的十個支派不再作為一個國家存在。猶大國成了雅各或以色列後裔的唯一代表。因此“以色列”在被擄和回歸後常用來指南方猶大王國的代表(見結14:1;17:2等;拉3:1,11等)。


【但一4】「就是年少沒有殘疾,相貌俊美,通達各樣學問,知識聰明俱備,足能侍立在王宮裡的,要教他們迦勒底的文字言語。」


「年少」指大約十來歲的年輕人。「迦勒底的文字言語」即巴比倫語文。


“教他們迦勒底的文字言語”:巴比倫人訓練一班猶太青年到朝中服務,以贏得被擄的猶太的民心,歸順朝廷。所用手段包括:1、給他們取巴比倫的名字,建立歸屬感;2、給三年訓練;3、學習巴比倫的語文,包括甚難拼寫的古代蘇默和亞喀得楔形文字,和當時通用容易拼寫的亞蘭文;4、享用上好的飲食。


但以理和三友雖入選,卻拒絕酒肉,寧可進素食,遵守律法不食不潔淨或祭過偶像的食物。他們這種嚴謹的態度,當和猶大國因違背律法而受被擄刑罰有關,寧死不願重蹈覆轍。


“文字言語”:不同的科目如農業、占星學、天文學、數學和亞甲語。就是學習巴比倫語和楔形文字的書寫。要精通楔形文字並非易事,所以良好的教育背景,迅速掌握新語言的天賦,成為進入培養將來事奉王室人才的先決條件,這也是尼布甲尼撒的先見之明。


“沒有殘疾”:身體健康,形體俊美在古代東方被認為是擔任高級官員不可缺少的資格。


【但一7】「太監長給他們起名,稱但以理為伯提沙撒,稱哈拿尼雅為沙得拉,稱米沙利為米煞,稱亞撒利雅為亞伯尼歌。」


太監長給四人取的巴比倫名字,都有其意思。但以理為“神是我的審判者”之意,新名“伯提沙撒”義為“巴爾保護他的性命”(“巴爾”是巴比倫神祇瑪杜克的稱號)。哈拿尼雅原為“耶和華是榮耀的,有恩典的”,新名“沙得拉”則有“阿古(月神)的命令”之意。米沙利意為“與神一樣”,新名“米煞”義為“與阿古(月神)一樣”。亞撒利雅意為“耶和華幫助的人”,新名“亞伯尼歌”則為“尼布(巴比倫神)的僕人”。為了使這些少年人更像巴比倫人,他們的名字都改換了,也標誌著他們被接納到巴比倫宮廷。



三、但以理和三友拒用尼布甲尼撒的膳食(8~16)


【但一8】「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


“不玷污自己”:這些食物原為尼布甲尼撒王所用,用前先獻一部分給偶像。王飲的酒也先澆奠一部分在拜偶像的壇上。而且肉食所用牲畜有禮儀上不潔的動物,更未依猶太律法規定屠殺或烹製(利十一章,比較民二十五2),但以理等怕玷污自己,拒絕食用。


但以理在飲食方面嚴謹的態度,主要是遵守摩西律法之故;王的飲食可能不符合猶太律法中的潔淨條例,或曾祭過異教偶像(參出34:15; 結4:13)。 但以理知道以色列人被擄乃因違背律法,如今他們必須在真道上站立得穩;即使是在次要的細節上都須謹慎順服。


V. 11「委辦」:是太監長的手下,負責監管但以理和他的朋友。


V. 12「素菜」:乃指從地裏出產的食物,不包括肉類。


【但一9-16】 無疑的是因為他們所表現的溫柔、禮貌和忠誠,讓他們在太監長眼前得到特別的待遇和同情。他們從猶大經過長途跋涉的艱辛以後,體能的恢復無疑要比其他沒有養成節制習慣的俘虜要明顯得多。


但以理拒絕御膳,不是為了顯得與眾不同。許多人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完全有理由偏離對原則的嚴格堅持。但以理願意與所有的人友好相處,並盡可能地與上司合作,只要這種合作不使他犧牲原則。但當涉及對耶和華的忠誠時,他就願意犧牲屬世的尊榮、財富、地位、甚至是生命。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身上,神的大能和人的努力結合在一起,其結果是非常顯著的。



四、但以理和三友獲得尼布甲尼撒厚待(17~21)


【但一17】「這四個少年人,神在各樣文字學問上,〔學問原文作智慧〕賜給他們聰明知識,但以理又明白各樣的異象和夢兆。」


“各樣的文字學問上”意指各樣的學問和智慧。這些猶大青年必須學習各種文學和不同的知識。神不但賜給他們健康俊美的身體,更賜給他們超然的智慧和豐博的知識。在此很難清楚指出是何種智慧或何種知識,但是文字學問大概是巴比倫的文化禮儀以及神祕的星象和神話。


“聰明知識”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所接受的教育也是對他們信仰的考驗。迦勒底人的智慧與偶像崇拜和異教的習俗摻雜在一起。巫術與科學,知識與迷信混為一談。


“異象和夢兆”雖然但以理的三個朋友和他一樣賦有特別的智力,和他一樣忠於神,但他卻被選為神的特使。他說預言的恩賜不是出於王室觀兆、邪術和巫師的學校。他蒙神的宣召從事特殊的工作,成為歷代以來一些最重要預言的領受者(見但7-12章)。


V18-19:三年的訓練已經完滿結束,這些受訓的青年都被帶進王宮拜見國王。太監長把畢業生帶到王面前,由尼布甲尼撒親自考試進行。結果證明四位年輕的希伯來人比其他所有的人都更加優秀。他們的體力,容貌,智力和文學造詣方面,都是無人可比的。


【但一20】「王考問他們一切事,就見他們的智慧聰明,比通國的術士,和用法術的,勝過十倍。」


占卜、巫術、驅邪術和占星術在古代民族中相當普及。但在巴比倫等國家,它們是由有學問的人實施的。他們藉著觀察祭牲的內臟或鳥類的飛行來預測將來的事件。每個東方君主都有許多占卜者和術士在宮廷中侍奉。他們在各種場合中都要在場,跟隨國王出征、狩獵和外訪。王在作出各種決定時要請教他們,如行軍的路線,向敵人進攻的日期。


“勝過十倍”:作者以此節來做結語,表示這些青年人的智慧和能力勝過異邦的智者和術士。十倍意為「很多」,而不是確指十的數目。不論國王以任何問題考問他們,均能得到圓滿的回答。


【但一21】「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還在。」


“古列王元年”主前539年。波斯王古列在這一年頒佈諭旨,准許猶太人回耶路撒冷(拉一1)。但以理此時大約年逾八旬,看見被擄生涯的結束。古列王登基後,他還活了數年(十1)


“古列”是波斯開國君王。他在主前五五○年繼承他的父親剛比西斯一世(Cambyses I)為瑪代和安珊王。由於他的雄才大略,英明領導,使其國土逐漸擴大而成為大帝國,而於主前五三九年被尊稱為古列「大帝」。嚴格來說,他在主前五三八年才建立波斯帝國。



【職場反思】


Ø 進入職場,留心將自己擺在上帝手中,隨時倚靠上帝,不論你的恩賜大小,都可以為主放光。宋尚節過勞得疾,臨終前對四週的人說:「我的交際不如計志文,我的為人不如王明道,我的講道不如倪柝聲,但神知道我已經擺上了一切。」


Ø 初入職場,千萬不要有「潛能迷失」,認為不是領導,我的潛能就不能發揮;也不要有「職位迷失」,以為更高置才能領導;更不要有「影響力迷思」,誤認人在我下面,我才能領導。千萬記住(1)組織內任何階層都可以發揮潛能(2)目前的位置不是永遠的,最高的領導乃從下到上預備出來的 (3)地位越高,責任越重,試探越多,高處不勝寒。


Ø 職場絕非天堂,不可能事事順人心,正如英國大文豪狄更斯在《孤星淚》(Great Expectations)中說:「幾乎每個我們熱切盼望的人、事、物,都會讓人有某種程度的失望。」雙腳一踏入職場,就該將焦點對準上帝,而非世界。


但以理書(二)

【閱讀經文】但以理二:1 - 49


尼布甲尼撒王又是一個心高氣傲,剛愎,行事狂傲的人,因大權在握,隨意生殺,一旦遇到挫折,就遷怒他人,吩附滅絕巴比倫所有的哲士。那時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已正式被任為哲士,所以就被列入見殺名單內。就在危機逼在旦夕之間,但以理遂進去求王寬限,他就可以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王。


但以理憑著信心,把解夢的重大責任擔代之後,立刻告訴他的同伴,要他們祈求天上的神施憐憫,他知道在身體裏彼此配搭,與同伴同心合意禱告的重要。正如以斯帖王后為神的子民要全以色列人禁食禱告。神垂聽眾人同心的禱告,改變了惡劣的局勢,拯救猶大人脫離哈曼的毒手。但以理也救了全國的術士(通達天文地理的智慧人),脫離被殺滅的命運。


神賜給但以理有解異象和異夢的能力,在晚間的異象中,神啟示他尼布甲尼撒宣稱忘記的夢。尼布甲尼撒王夢見代表著四個帝國的異象,第七章也記錄但以理自己夢見代表這四個帝國的異夢。這兩章記載人間帝國大江東去的浮沈史;顯現在異夢或異象裡的四個帝國,都被上帝的國所打碎。由此可見人間帝國的短暫,只有神國才是永恆。在世上過日的我們,必須要常警戒自己,將我們生命聚焦在神的國度,才有永恆價值。



【破冰題】


1. 當我們生命中遇到不可能解決的問題、衝突,你有否經歷神的特殊帶領來化解困難?


2. 有否經歷異夢和異象?這些異夢異象有無關係到神對你或他人的帶領或目的?



【討論題】


1. a.從何處看出但以理有信心?b.神如何回應但以理與其他三友的禱告?c. 這個禱告帶出什麼結果?(試從整章來看的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試敘述尼布甲尼撒王的異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巴比倫王的異夢與當時世界未來的發展如何關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從這章我們看到我們神的位格與屬性是什麼?(可參詩33:6-11,詩89:11-14,賽40:12-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但以理被提升時,向王求什麼?由此可見他個性的特點有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尼布甲尼撒王所夢見的人像正是指明這世界已經成為外邦人的時代,也就是世人的國,從那時起,外邦人的時代將會一直持續到將來基督第二次再來結束今世之前。主耶穌在地上時也曾經印證這個事實,就是這個世界是屬外邦人的,需要直到日期滿了(路二十一24)。


撒但是今日這世界的王(約十二31,十四30),是管轄這幽暗世界的(弗六12),所有不信主的外邦人,都是臥在那惡者的手下(約壹五19)。所謂的巴比倫王,波斯王,希臘王,羅馬王,除了在被神使用的事上是祂的僕人外,(因為連撒但都是在至高神的手下,為成全神的旨意而效力),其餘的大部分時候都是撒但的傀儡;撒但纔是真正的世界之王。


但以理雖然是尼布甲尼撒王的階下俘擄,但他知道他們所遭遇的一切都在神主宰的手中。若不是神許可,連一隻麻雀也不能掉在地上(太十29),何況是祂的選民,誰也不能從神的手中把他們奪去(約十28~29)。尼布甲尼撒雖然有生死之權,但他只不過是耶和華的僕人,為祂效力而已。但以理在巴比倫王面前所表示的態度是不亢不卑,誠誠實實傳達神的話,不愧是作神的僕人,是典型神國的得勝者。



【分享與應用】


1. 為何但以理的禱告蒙神應允,如何應用在我們日常的禱告?(可參耶穌教導我們同心合意禱告的經文)


2. 在這章裡有什麼地方可以給職場工作者的學習?


參考資料


背景介紹 :


一、引言:王為夢煩亂(1~2)


神既然藉著夢,將外邦人時代的演變展示給尼布甲尼撒王看,卻使他醒過來之後,不復記憶夢景,這實在是出於神的智慧和主宰的手。惟有如此,纔能引出但以理,憑著神所賜給他的屬天智慧,正確豫言,那將要演變的外邦人之時代是甚麼,最後的結局是甚麼。


真正奧秘的事,不是哲士,用法術的,術士,觀兆的人所能知道。 然而尼布甲尼撒王雖然夢醒之後,把所作的夢完全忘記了,但睡醒之後尚有餘悸,且因事關重大,神不許他輕易了事,所以就讓他覺得心裏煩亂,不能睡覺,這樣逼他鄭重其事,追究到底,找出答案。


“迦勒底人”在此是指占星祭司,他們專攻占星術Astrology.


★ 古人對夢十分敬畏,將之視為他們神明的啟示,並設法要弄清其真正含義。


★ 神給尼布甲尼撒的歷史教訓也是為了教導各國和各民,直到末日。除了巴比倫之外,還有其他君王統治著世界各國。神在祂的大計畫中給每一個古代國家都安排了特殊的位置。如果統治者和百姓坐失良機,他們的榮耀就要化為塵埃。在國際外交風起雲湧的場景之上,天上偉大的神正坐在寶座上“默默而耐心地實施自己的旨意”。



二、哲士不能為王解夢(3~16)


V4“亞蘭的言語”是當時列國間通用的商業和外交語言。本書二4半至七28一大段是亞蘭文寫的,其餘則如舊約其他經卷,用希伯來文寫成。亞蘭文原為敘利亞的官方文字,後來成為亞述和巴比倫宮廷採用的語言。


V5“夢我已經忘了”王如果是真的忘記了所做的夢,他應該會不願承認,因為忘記了夢是個凶兆,表示神明對他發怒。再者,忘記的自然結果,是祈求神明再賜一夢。重要的夢有時是會重複兩、三次的(第1節的「夢」是個複數,暗示他所做的夢不止一個)。另一個解釋,是尼布甲尼撒覺得這夢太不吉利,很容易可以被人利用來傾覆他的王位。他指定要神祇將夢啟示給解夢者知道,是為了尋求證據,證明夢的解釋是符合神祇的信息,不是人類的計謀。


V6-9


「你們若將夢和夢的解析講明白,就可以從我獲得贈品、賞賜、和大尊榮;現在你們將夢和夢的解析講明白吧。』王軟硬兼施,一方面威嚇,另一方面用獎賞作餌。


V9“謊言亂語”這些專家宣稱:如果知道夢的內容,就可以解夢;尼布甲尼撒卻說這是不可信的謊話,因他們既然連說出夢的內容的能力都沒有,就談不上能解夢了。


V10-11


迦勒底人被迫承認自己無法把夢說出來。他們告訴國王說,這是人所做不到的。而且從來國王未向他的臣民提出過如此無理的要求。在此,我們看到人類無力感的最佳寫照。人類無法勝任或完成的事,只有神能做,祂能成就一切美事。


V12“哲士”原作聰明人,包括第二章二節那些在宮廷服務的占卜家和術士;當時的外邦人認為測天象和弄法術的人須有高人一等的智慧,故稱這等人為「聰明人」或「智者」。


V14“婉言”原文是兩個詞「謹慎」和「機警」,反映出但以理的智慧,在危急之中保持鎮定,且以合宜的話與護却長亞略磋商。


但以理以智慧和謙讓的態度和言詞來應付所遇到的危機,這種態度是理想的信仰英雄應有的態度和作法,藉著他謙讓有禮的態度,尋求機會和方法以拯救自己和同儕。


激怒國王的原因之一就是哲士要求推遲答覆;王顯然仍為夢而煩惱。如果有希望解開他的心頭之謎,他將是很高興的。尼布甲尼撒以前與這位年輕的猶大俘虜接觸過,顯然對但以理的誠實和能力有良好的印象。但以理以前在小事上的忠心為他做更大的事情打開了門路。


三、但以理獲有關王夢的啟示(17~24)


V17-18


當眾術土驚惶失措之際,但以理卻表現得相當鎮靜,滿有信心。他與友人同心合意的禱告,這奧秘的事就在夜間的異象中,向但以理顯明。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能以堅強的信心和絕對的信靠求告神,是因為他們盡自己所知地,求神顯示祂的旨意。他們知道自己處於神所安排的位置上,如果他們以前在原則問題上妥協,屈從于宮廷中的試探,就不可能指望在這次危機中得到神如此明顯的干預。


V20「 神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直到永遠,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祂。」


“智慧”缺少智慧的人可以憑著信心祈求,從智慧的真源頭領受智慧(雅1:5)。巴比倫人吹噓他們的神明擁有智慧和知識,已證明完全不符事實。


“上帝的名”即是“上帝自己”(詩七十四10,一一八10);在舊約,一個人的名字代表這個人自己,二者如一。此處的「名」也可指上帝啟示祂自己。


V21「他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將智慧賜與智慧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


世上的人想自詡為神,想控制歷史,乃是自取其辱的行為。唯有神能將智慧和聰明賜給祂所喜愛的智慧者。但以理表示他依靠這位時間、智慧和能力的神,因此他可憑藉神所賜給的智慧,去解決人世的奧祕。


V22“深奧”這些事情如果沒有啟示,人類的無法理解的。“隱秘”人類所看不見的事情在神的眼前是隱藏不住的(見詩139:12;約壹1:5)。在此,作者強調神是啟示和智慧的源頭,這深奧隱密之事不只是國王的夢,更指一切世人認為深奧難解的事物。


“知道黑暗中所有的,光明也與他同居”光和暗的對比是啟示文學的特徵之一。光明象徵真、善、美,而黑暗則象徵缺乏這些美德的情況。


V20-23從這節至廿三節是首感恩的智慧詩歌,以自由的體裁表現出來。



四、但以理向王解夢(25~45)


V27但以理並不想抬高自己超過哲士。他只是向國王強調向其哲士請教和求助的無效。他希望把國王的視線轉到天上偉大的神,就是但以理所敬拜的神,希伯來人的神。而祂的子民正是國王所征服的。


V28夢中的信息是為了指教尼布甲尼撒和各國的統治者及百姓直到末日。預言的線索把我們從尼布甲尼撒的日子一直帶到世界的末了和基督再來。


V31“大像”的金屬體的價值從金到銀、銅,最後低到鐵,說明這些遞嬗的帝國統治者在權力和地位上一朝不如一朝。從尼布甲尼撒絕對的專制政權演變到羅馬的兩院互相牽制的民主政體。


V34-35“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打在… 腳上,砸碎”作者似乎強調人形巨像是人所製造的,而那石頭不是人手鑿出來的,而是超然又神聖的石頭。這神祕怪石突然砸在這具巨像最脆弱的腳部上,致這巨像碎倒於地。風把它們颳散,原處便無可尋。但那擊碎這像的石頭卻變成了一座大山佔滿了全地。作者宣示人類歷史將受神親自的審判,而神的公義國度將在地上建立。這個神聖的國度是有其普世性的。


V37巴比倫的新年節期儀式中,國王在重演登基的儀式中從神接受權柄、智慧和能力。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表示尼布甲尼撒王權柄延伸到自然,他控制了地上一切的受造物。 V38“你就是那金頭”尼布甲尼撒是新巴比倫帝國的化身。巴比倫的軍事征戰和建築輝煌在很大程度上都歸功於他的能力。


V39但以理預言中的第二個國家有時稱為瑪代波斯帝國,因為它開始時是瑪代和波斯的聯合體。它包括原來的瑪代帝國和波斯征服者新政府的領土。瑪代帝國與新巴比倫帝國是同時代的,而不是它的接續者。


“第三國”在瑪代波斯帝國以後的是亞歷山大及其繼承人所建立的希臘(或馬其頓)帝國


“銅的”希臘士兵以他們的銅制盔甲而著稱。他們的頭盔,盾牌和戰斧都是用銅制的。


馬其頓帝國和希臘帝國,是亞歷山大大帝所創立的。希臘帝國在亞歷山大領導下,國勢富強,其版圖之大是空前絕後的。作者將他喻為堅壯如鐵,可見其雄厚的軍力足以擊潰任何的敵對勢力。作者不但強調其堅強如鐵的實力,同時也強調其後期「半鐵半泥」鬥爭、混雜、分裂的國勢,因為希臘帝國在亞歷山大死後,國家分裂為四個國家,互相敵對,時強時弱。有時為了利害關係,以通婚或聯婚維持彼此的和平共存。


“掌管天下”歷史文獻告訴我們,亞歷山大的統治包括馬其頓,希臘和波斯帝國,以及埃及,並向東延伸到印度。這是當時古代世界最大的帝國。


V40“第四國”是羅馬。羅馬借著武力或軍事威懾奪取領土。起初她為生存,與她的對手迦太基進行鬥爭而介入國際事務。她發動了一場又一場戰爭,打敗了一個又一個敵人,最後成為地中海地區和西歐不可抗拒的征服者。在基督教紀元之初和稍後的一段時間裡,羅馬軍團以鐵的力量維護了羅馬的安寧。羅馬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V41「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這就是啟示錄重申的「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十一15)。所有的信徒雖然暫時還在這世上,卻不屬於這世界,乃是主從世界中揀選了他們。 當基督第二次再來,祂要打碎並滅絕地上一切的國(但二44;太二十一44;賽六十四1~2;詩二9),基督的國,千年國度在那時纔會正式出現在地上。


V31-43這異夢預告世界大帝國的演變,直到基督降臨,粉碎一切世俗政權。“大像”有四種金屬造的身體,一般的解釋將這四部分分別代表歷史上的四個大帝國,即巴比倫、瑪代與波斯、希臘及羅馬。


金頭—代表當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在世界獨一無二,執掌王權。(二38)。


銀胸—代表瑪代人和波斯人的興起,如同人的雙臂或兩臂。(但五28,31;六28)。


銅腹—代表希臘國此後得勢興起,掌管天下。(但二39;十一1~4)。


鐵腿—代表東西羅馬國興起,好像人的兩腿,堅壯如鐵,盛於希臘。(但二40)。


腳趾—半鐵半泥的腳與腳趾,代表羅馬衰敗以後分裂成的各國。(但二41~43,七7,


10,24;啟十七12,16)。



五、結束:王提升但以理(46~49)


V 46“俯伏在地”表示敬重; 在《舊約》裡經常有這種表達尊敬的方式。


“奉上供物和香品”供物和香品是祭神典型的詞語;但供物可視為人因尊敬某人而給予的禮物(參創卅三10),或是人尊敬某人而準備酒席的佳餚美酒。但以理所得的禮遇和尊敬是外邦君王對神或神人最高的敬意。


V47“萬王之主”尼布甲尼撒顯然知道“萬王之主”在巴比倫創造的故事裡是馬杜克的稱號。他每年元旦都要從馬杜克那裡重獲王權。他自己也是以馬杜克的兒子那波(Nabu)命名的。現在居然承認的但以理的神遠遠超過巴比倫一切所謂的神明。雖然尼布甲尼撒對真神的觀念並不全面,但他現在得到了無法反駁的證據,證明但以理的神與哲士或巴比倫的神明相比,具有無限的智慧。以後的經歷將使尼布甲尼撒進一步瞭解神的品性。


V48-49國王賞賜但以理許多貴重的禮物,更委託他為巴比倫省的省長和眾哲士的領袖。但以理沒有陶醉於所得到的尊榮。他沒有忘記他的朋友。他們曾與他一同祈禱(第18節),所以他請求國王提升他們,委派他的朋友管理巴比倫的事物。但以理自己卻常追隨侍立於王的左右。由此看見但以理的心性。




職場反思


· 莎士比亞在《一報還一報》中深刻指出:「冠冕、寶劍、龍袍、寶座,都不如仁慈,仁慈最顯出君王的高貴。」領導大師約翰、麥斯威爾也說:「評估一個人的領導力,不是把尺放在他的頭上,而是放在他的心上。」



· 職場同事有難時,留心不要成為旁觀者。出生於維也納的管理學大師,基督徒彼得.杜拉克 (Peter Drucker)說:「旁觀者沒有個人歷史可言。他們雖也在舞台上,卻毫無戲份,甚至連觀眾都不是。一齣戲和其中的演員命運究竟如何,就要看觀眾,然而旁觀者的反應只能留給自己,對他人完全沒有作用……。」《旁觀者》



· 當同事或老闆遭遇困境挫折時,我們是否勇敢卻溫和地挺身而出,扮演地上的光和鹽的角色?我們是否彷彿山上不能隱藏的城,點起登照亮職場,引導他人看見上帝永恆國度?



· 神兒女具有天上國度和地上國度的雙重身份,在職場上工作時,不要因為自己的天上身份,而與同事隔離、隔閡,因為你同時也有地上國民的身份。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 神無所不在,所以我們可以隨處禱告,然而,一個沒有需要的人永遠見不到神蹟。


禱告會為我們做很多事,憂慮同樣可以;敬拜提醒我們生命的價值,但世界卻使我們忘記它。



· 我們是否如同但以理一機,常常帶著「歸零」的眼光和屬靈的高度,放膽在職場老闆面前述說萬王之王的國度?我們是否忘記我們所得的位份,就是為了現今的機會所預備?如果有人尚未將人生方向盤與神國度的永恆計畫作同步校對,請現在就交出方向盤的超控權。



· 身為神兒女的你我,是否有「兩國論」的眼光?記得當蘇格拉底說:「我是世界的公民」,耶穌卻說「我要使萬民作我的門徒」;當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被動倫理時,耶穌卻說:「你要人怎樣對你,你先要怎樣對人」的主動倫理。是神把我們放在這位置成為同事的光和鹽,當他們尋找光時,我們主動放光吧!



節錄 吳憲章《獅子坑裡的職場戰士》


(三) 尼布甲尼撒的金像

【閱讀經文】但以理 三:1- 30


人類犯罪之始因,乃撒但引誘人說:「你們吃的日子……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三5b)於是人吃了,從此驕傲、自負、目中無神的性情存在人心裏。現在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個金像,要人俯伏敬拜「它」,其用心又是在於:表揚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藉此金像來試探有任何人膽敢不聽命令,違者立斬。


我們今天切要提防生活中有形、無形的偶像。政治權勢可以是偶像;上司的命令也可以是偶像;家裏的人也可以成為偶像。有些家長會在子女婚嫁和擇業的時刻,要求子女順命而行,否則厲行經濟封鎖;有些丈夫或妻子橫蠻無理,要求對方千依百順,他們的命令往往要我們違背原則,放下信仰,向他們屈膝下拜。此時我們好像“但以理的三友”所面臨的考驗,我們是否堅持我們所信的神,不放棄、不妥協?耶穌基督也曾遇到類似的情形,撒但給衪引誘,只要耶穌向牠跪拜,就能得到天下的榮華富貴;主拒絕了這要求,因衪知道祂的身份,知道撒旦的詭計,祂只單單向父神敬拜。


求主給我們勇氣、信心與智慧,能勝過諸般的患難與試煉,至死忠心。



【破冰題】


1. 有無經歷過生命中很大的困難,甚至威脅到生命或前途?


2. 曾否經歷過上帝超自然的幫助,化解困境?



【討論題】


1. 巴比倫王立金像代表甚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據聖經,當時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三人遇到什麼樣的試煉?_________________


3. 根據3:16-18節,他們如何回答?這些回答顯示他們對神有何認識?_______________


4. 神蹟如何發生(3:19-27)?試用口述說一遍(越詳細越好)。______ _______________


5. 從第三章的結局來看,信心發生什麼樣的結果,影響了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這章教導我們兩個重要的功課,第一,耶和華上帝是全能的神,祂可以從火中拯救祂的僕人,祂的能力是無可置疑的;不但如此,祂是信實的,按祂的計劃拯救那些忠於祂的選民。第二,但以理的三個朋友真心敬拜上帝,深信祂是全能的,祂如果願意,必能從火中把他們救出來;他們也尊重神的主權,無論祂拯救與否,他們寧死也絕不背叛祂。


由於他們對上帝有信心,便能在任何環境之中仍對祂忠心耿耿,但除了信心和忠心以外,還須要加上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尊神為主,樂意接受祂一切的安排。


但是古今中外有許多英雄故事未必有如此精采的結局。有個宣教士被土匪捉去,儘管他作了許多禱告,還是被殺了。潘霍華為神的緣故而反抗納粹,但就在戰爭結束的前幾天,他被處死。那時,神為何不在“火窯之中”救他脫難?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故事,也可能以暴死結束,那三位年輕人也知道有此可能,因為他們說:「我們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但3:17-18)


我們也許不至於被丟入火窯,但我們卻會落入不舒服,甚至絕望的境地。若我們沒有從“險境”被拯救出來,我們是否仍把神當作神來看?或者我們覺得在我們有需要時,他沒有救我們脫險,所以神丟棄了我們?神不愛我們?我們所信的神不信實?祂忘記了我們?

這個故事刺激了我們,我們是否在得不到報酬時,還願意事奉神?我們是否能說“我所事奉的神必解救我,即或不然,我也拒絕事奉其它的神”。


信心的本質乃是在沒有保證下,仍甘心樂意事奉神。信心是即使我看不到救主彰顯祂的旨意,但我憑信心卻知道,他的應許必然成就。



【分享與應用】


1. 從這章你如何看「信心」?「信心的根基」是什麼?(也可用「即或不然」來看禱告的本質,及信心所相信的對象是誰)。


2. 從這章裡我們如何應用到我們對困難、試煉的想法與態度?



參考資料


背景介紹 :


一、王設立金像讓人敬拜 (三1~7)


“金像”大概是一個人形的像,是包金而不是純金的(賽四○19)。這像的尺寸為高六十肘,寬六肘,是個巨大的金像。(一肘是從肘至掌中指尖端,大約有十八英吋),換算為九十乘九英尺(27x 2.7米),可能包括底座。在《但以理書》第2章的像中,尼布甲尼撒的國家被比作金頭(V.38)。王對這個表號不滿意,就設計出了一個從頭到腳都是金子做的像,希望以此來象徵其帝國永久和普世的榮耀。


V.2-3「總督」是各省的領袖,「臬司」原指皇帝的參謀;「藩司」乃是財政大臣;「謀士」原文是「法官」;「法官」應作裁判司,是低一級的法官;「開光之禮」即揭幕禮。


V.4「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這個子句重複出現在三7,四1,五19,六25和七14。 希伯來文的文意是:說各種語言的人哪!在一個帝國裏面有許多屬國,就會有多種民族和多種語言。此句是指在其帝國的每個人,不論在本國或屬地。


★ 尼布甲尼撒邀請巴比倫全國主要官員到杜拉平原聚合,只說參加金像的開光之禮。但當時崇尚拜偶像的人無疑已知道立金像的目的了。崇拜金像是表示服從國王的權勢,同時也表示承認巴比倫帝國的神明高於一切地方性神明。


V.6-7「烈火的窯」可能是一個磚窯;由於當時所有的建築都是用磚砌的,而且許多磚都是燒過的,所以古代巴比倫一帶有許多磚窯。這些窯通常是用磚建成的,呈圓錐形。


★ 王和他的謀士顯然已料到有人拒絕敬拜,於是就用最嚴厲的懲罰來威脅拒絕遵命的人。所以拒絕拜尼布甲尼撒的金像就被視為與尼布甲尼撒及其政權為敵。


二、王查問但以理的三友是否拒拜金像(8~18)


V.8“有幾個迦勒底人”顯然指術士兼科學家、星占家兼天文學家階層的成員,而不是指與猶太民族相對的迦勒底民族。


V.9-11在此密告者重複國王的詔令,這是近東宮廷故事中常見的文字語態。這詔令明白表示,凡聽到特定的音樂者,都必須向王所建造的神像俯拜,違者處以烈火的死刑。


V.12“有幾個猶太人” 密告者不指一切的猶太人,而指王所派定管理巴比倫省政務的猶大智者,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他們指控這三個猶大青年不理會王的命令,不尊重統治者,更不崇拜國王所崇拜的神─俯拜金像,遇到和他們的信仰相左、和宗教倫理衝突的法令時,他們卻執著對信仰的忠貞,而不拜金像。


V.13-14“沖沖大怒”統治者的權威被挑戰,他當然會勃然大怒,這是不爭的事實。國王雖然憤怒,但他並非只憑密告或誣告便去懲罰這三個猶大青年。他命令人去帶他們到他的面前,親自調查審問。國王自己曾承認這些人所事奉的神是“萬神之神、萬王之主”(但2:47),故以前一直沒有正當的理由來指控他們謀反。現在他們既疏忽、藐視和大膽拒絕服從國王拜金像的命令,國王容忍這些違規者很有可能被理解為會導致挑釁和叛逆。


V.15“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這是一句傲慢自大、近乎褻瀆神的語氣,更有含威脅的意味。當然,這句話是藐視這些猶大青年所崇拜的神沒有能力拯救他們。


V.18“即或不然”從這句話可知三人事前並不確定能否獲神拯救,很可能要以身殉道。這句話也刻劃出他們信仰的真實性。


V.16-18這三人覺得沒有必要辯護,因為他們的案子掌握在他們的神手中(V.17)。他們的回答表明他們完全順服神的旨意,不管審判的結果如何。他們並不知道自己這次能否活下來(V.18)。事實上他們的態度只是表明,他們堅信自己的行動是有充分理由的,不需要辯護或進一步的解釋。


★ 殉道者常期待神的拯救,但殉道者從不強迫神施行拯救,解決他們所面對的迫害。這些青年人相信神的權能,也期待祂的拯救,他們認為只要神願意,他們便能獲得拯救。他們的回答不但見證神的權能,更見證惟有神才是拯救的來源。


三、王下令燒死但以理的三友(19~23)


V.19當尼布甲尼撒王聽到這三個青年的回答時,勃然大怒。他們不但不順從他的命令,不畏懼所要遭受到的酷刑,更拒絕和輕視他的信仰。


“變了臉色”因為生氣和驚奇而致臉部變樣。


V.20-22這三節都是為使神蹟更加神奇而寫的。犯人不被剝光衣服,而穿整齊的朝服被丟入烈火中,被推入比平常更燒熱七倍的烈火中,火勢強大,甚至連執刑的壯士也活活被火燄燒死(三22),但神卻在烈火中顯現,施行奇妙的拯救。


四、王驚奇但以理的三友在火窯裡平安無事(24~27)


V.24尼布甲尼撒驚奇異常,因他發現扔在中只有三個被捆綁的青年,但他所看到的卻有四人在火中遊行。火具有毀滅的力量,但火似未能毀滅被扔在烈火中的猶大青年。


V.25“那第四個的相貌,好像神子“『神子』有二意:(1)指天使(V.28);(2)指道成肉身前的基督,即舊約中以人的形像向人顯現的神。早期基督教解經家也多認為這第四位是神的第二個位格。尼布甲尼撒信奉異教多神,此處的“神子”原文作“諸神之子”;他相信是三人所信的真神差派這位神子來救護祂的僕人。


V.26尼布甲尼撒雖然承認三位希伯來人的神是“至高的神”,但不一定說明他已經放棄了多神的觀念。他認為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神不是獨一的真神,而只是至高的神,眾神之首,正如希臘人稱的宙斯為“最高之神”一樣。


V.27所有在刑場的官員皆聚集來見證此神蹟,烈火無法燒傷他們,他們膚髮未損,衣服完好無損,更沒有火燒的焦味,這些詞語皆為要表示神蹟的真實性。沒有任何自然現象可以解釋這樣徹底的拯救,他們的信心帶來拯救、保護、賞賜和神的榮耀。


五、結束:王提升但以理的三友(28~30)


V.28這段經文是國王對神的榮耀頌。他頌讚以色列的神,因祂差遣天使來拯救信靠祂的僕人。這些僕人堅貞持守信仰,他們雖會遭遇死亡,除了神以外,仍然不去敬拜其他的神。他們不遵王命捨去己身,他們不理會權威者的命令,甘願冒生命的危險,拒絕敬拜別神。


這三個人得救的奇跡給國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變了他過去對希伯來人之神的錯誤觀念(V.15)。尼布甲尼撒現在讚美這位神的大能,公開宣佈這位神拯救了敬拜祂的人,並下旨處死任何不敬重這位神的人。


V.29親眼看到以色列神的權能,國王不但心存敬畏,且表示他對神的讚美,更下令其屬民不可輕蔑以色列的神,若有違令者,將處以極刑。


V.30 “高升”該動詞的原意是“使……興旺”。經文沒有說明是如何晉升,這三位信心偉人可能得到金錢,或在巴比倫省的行政事務中得到更大的影響力和權力,或獲得更高的官銜。



職場反思


人只有認知自己絕望無助時,才會經歷上帝的大能。



放手交給上帝,別再向神講述你的風暴有多大,當向風暴講述你的神有多大。



在職場上為主受逼迫時,眼光愈高的人,愈能經歷到「局勢愈困難,主靠我們愈近」,經歷一根頭髮都沒有被燒焦的神奇。原來,苦難成為我們經歷『以馬內利-神同在』的觸媒。職場上遭遇困境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屬靈高度的眼光與視野。



上帝的權勢遠超過人間政權,不要把問題看大了,卻把上帝看小了,反而應當把上帝看大,問題自然就會縮小。


但以理書(四)但以理再度為王解夢

【閱讀經文】但以理 四:1- 37


但以理和三友連番精彩的見證後,第四章以書信方式呈現了尼布甲尼撒王的改變。尼布甲尼撒王,年紀輕輕就打敗亞述帝國,奪取埃及;使兩河流域到尼羅河流域的列邦列國都臣服於他。要讓心高氣傲的尼布甲尼撒王變為謙卑,公開說出稱頌上帝的言語,除非有個更高的權柄出手管教。當神一伸手,尼布甲尼撒王也難逃厄運,按照預言,他頓失人性,且被趕離開世人,吃草如牛,直到日子滿足,他的聰明才復歸予他。


從此他終於見識到掌管歷史、人類命運神的作為。他一改過去目中無人也無神,現在變成目中有神。過去板著臉對人發號施令,現在溫語地用押韻詩來稱謝上帝。我們是否想過他的這些改變基因於職場戰士的見證和上帝主權的介入呢?這是否讓我們對神更加的敬畏?



【破冰題】


1. 有無週圍的人,本來很高傲,現在卻謙卑?


2. 一個認識神的人,一定會謙卑嗎?



【討論題】


1. 試述尼布甲尼撒王的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這個夢如何應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尼布甲尼撒王學到了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尼布甲尼撒王如何稱頌神?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尼布甲尼撒承認神的絕對主權後,他便復得國位。這個榮耀頌(V34-37)在告白至高的神,祂是永遠的統治者和絕對主權的支配者。一方面它在表明世人的微不足道(「世上所有的居民,都算為虛無」),實無可驕傲自大的理由,(『那行動驕傲的,他能降為卑。』),另一方面也向世人宣揚,神有永遠的美意和主權(『因為他所作的全都誠實,他所行的也都公平』)。


有人可能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憂,為一些沒有公義公平之事,忿忿不平。但這些是往往是自己無力應付,所以對世事常感到失望、氣憤、無奈。但應當知道,世上萬事都在神的掌管之中;神凡事都憑祂自己的意旨而行,所以我們只要把思想集中在神的身上就行了。神為什麼這樣作或那樣作,許可這件事,拒絕那件事;有的我們後來可以明白,但有的我們始終不能了解。這是神的主權,我們要承認神的意旨是美好的,祂所作所行的無不公義。在祂所許可發生的一切事上,即或不是出於神的本願,也有神的目的,最後都能成就神的旨意。我們所不能理解的一切事,都要順服神的權能,相信神最後的判決,也可以為之祈禱,求神加以制止、改變。終究神的權柄,能力大於一切,誠如尼布甲尼撒最後稱頌「祂的神蹟何其大,祂的奇事何其盛!祂的國事永遠的,祂權柄存到萬代!」。



【分享與應用】


1. 從這章27節裡,我們可以看到但以理對尼布甲尼撒王的建議,若尼布甲尼撒王願意悔改,照但以理所說的去行,結局會會轉變嗎?


2. 當人驕傲自大時,神必伸手管教嗎?基督徒也是如此嗎?


參考資料


背景介紹 :


本章尼布甲尼撒王自傳性的詔書(一封公開信),敘述一件發生在他身上的神跡,說明為何他要敬拜他所征服的邦國(猶大)之神。



一、 尼布甲尼撒的通告之引言(四1-3)


V 1此節國王以文告的方式來祈願百姓得享平安,並告白神的權能和其永遠的國度.


V 2-3原文之意是國王認為宣揚神的權能是件好事,所以他希望所有的百姓能和他同享他對神的認識。「他的神蹟何其大,他的奇事何其盛,他的國是永遠的,他的權柄存到萬代。」這節是全章的主題;這是以榮耀頌的詩體,以平行對句來表達出來。



二、尼布甲尼撒的夢之內容(四4-18)尼布甲尼撒以第一人稱來自述。


V 5-7“腦中的異象”是國王回憶夢的景象,這夢使他內心懼怕和困擾。國王召集所有的智者術士來為他解夢。哲士代表一切的智者術士,用法術的,行邪術的,和迦勒底人。但這些外邦的智慧者沒有能力為王解夢。


V 8但以理被選入王宮後,太監長為他取名伯提沙撒(一7),意為“巴爾保護他的性命”。


V 10-12 神憑著其智慧,往往用寓言和比喻作為傳達真理的方法。這種方法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國王看見在大地的中心有一棵高大的樹;那棵樹漸漸生長,成為茁壯又高可頂天的大樹。它的樹葉茂盛,青翠美麗,樹上結滿果實,足夠養活一切的生物。山野的動物可在其樹蔭下躺息,空中的飛鳥可棲身在它的枝頭,一切生物都可吃它的果子”。


V 13“見有一位守望的聖者,從天而降”:守望者是儆醒不眠之意。從天上而來的守望者,是後期猶太教所指的天使。


V 14-15在這兩節裏我們看到作者從樹的象徵變換成為被奪去一切的受難的國王,他像一隻被鐵銅圍住的野獸。


“鐵圈和銅圈” 許多注釋家認為這是指樹幹上的金屬圈,以防止它裂開,或為了維護,免得樹樁被挖掘出來。有人視這些圈為國王發瘋時捆住他的鏈子。


V 16“七期”:七年,也可能只表達一段不太短的時期,因這段時間足以讓他的頭髮長長。


V 17「這是守望……命……令」這是守望的天使所要完成的使命,這個任務是由所有天上神聖的守望者共同判定的命令。命和令是決定應執行之事,古人認為在天上有天上的議會,由許多守望者和天使組成。對於尼布甲尼撒的懲罰是這些守望者共同決定的案件。



三、尼布甲尼撒的夢之解釋(四19-27)


V 19“但以理驚訝片時”,不是因為夢境無法瞭解,而是由於他不願意向王宣告神的審判,而想用適當的話語來告訴國王有關其未來命運的可怕消息。


V 24但以理明確地指出國王將遭遇到厄運,它是出自至高的神所決定的命令。雖然在17節記述那是神聖的守望者所決定的,但守望天使是在傳達或執行神的信息或命令。


V 25-26 國王必從社會人群中被驅逐,而至曠野,和野獸同居,如野牛吃草,受風吹雨淋之苦。換句說話,國王將喪失理智,瘋狂而遠離人群,和野獸同居,如野牛吃草。這種瘋狂失去心智的狀況,將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神宣布當尼布甲尼撒王認識到真正的主權,他的國度會再賜給他。


V 27“斷絕罪過“ 這裡向那個驕傲的君主傳達了一項神聖的原則。神對人的懲罰可以因人的悔改而中止。所以神雖然向尼布甲尼撒宣佈了即將臨到的懲罰,卻給了他一段時間可以悔改,從而避開所預言的災難。但國王沒有改變他的生活方式,結果懲罰就臨到他身上。



四、尼布甲尼撒的夢之應驗(四28-33)


V 28-30十二月後,這刑罰才降在尼布甲尼撒王身上。在這一長段時期中,他沒有依但以理的話施行公義、憐憫窮人(V27),反而更加高傲(V30)。


V 31-33“有聲音從天而降”在這裏是天上的聲音從天上下來。這是聖潔的天使的聲音。從天而降的聲音通常是神的啟示或是神審判的警告。


V 32是重複25節,列出神對國王的審判;這個審判含有五個因素:(一)你必被趕出人群(二)與野地的野獸一起生活(三)像牛一樣吃草(四)讓天露滴濕(五)共經過七期。


V 33 “吃草如牛”:許多學者認為此處所記為一種叫做“狼狂症”的精神症,患者幻想自己為牲畜,行為也象牲畜。



五、尼布甲尼撒的通告之結束(四34-37)


V 34“日子滿足”經過了七期的時間;或是說經過了一段預定的時期。當這位被降卑的國王虔誠地舉目望天時,他從一個野獸的狀態提升到帶有神的形象之人的狀態。


V 35本節(參賽40:17)的後半部分與賽43:13非常相似。從這個一度驕傲的君主口中發出如此的表白是很不尋常的。這是悔改者的見證,發自一顆通過經驗後,認識和尊敬神的人。


V 36隨著尼布甲尼撒理智的恢復,他的君尊和王位也恢復了。當大家得國王的理智已經恢復時,國家的攝政者們十分恭敬地把他迎回來,以便把政權歸還給他。


V 37「現在我,尼布甲尼撒、稱頌、尊崇、歸榮耀于天上的王,因為他所作的全都對,他所行的也都公平;他能把行為驕傲的降為卑微。」這是尼布甲尼撒文告的結束語。他作為悔改的罪人,承認神的公義。他承認神是“天上的王”,以此表達他對這位神的敬尊



職場反思


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任滿之後,有人勸他繼續留任,他說:「美國不乏當總統的人才。」任滿那天,他騎著馬離開官邸,退隱山野。沒多久美國選出一位歷史上有名的傑弗遜總統。


但以理書(五) 伯沙撒王的筵席

【閱讀經文】但以理五:1-31


這章講到巴比倫最後一位王-伯沙撒與巴比倫帝國的結局。中國有句成語「螳臂擋車」,這句話是說有一隻螳螂竟向著迎面而來的車子誇口,要用牠自己的臂去阻擋車子的前進;結局當然是自毀生命啦!也許,我們會暗笑那螳螂的愚拙;但多少時候人也是如此狂妄,常常忘記自己的有限,就如同這這個成語中的螳螂。當尼布甲尼撒王向天地的神說張狂的話,結局就是被趕出世人,吃草如牛直到他的期限滿足。但他的孫子伯沙撒沒有學到功課,狂妄自大。最終神親自在巴比倫王宮牆上寫字,顯出神對這帝國的審判。他當夜就被殺,帝國歸於波斯。「愚妄人口中驕傲,如杖責打己身。」(箴言十四3)



【破冰題】


1. 人類是否會從歷史中學習教訓?


2. 人在酒酣耳熱之中,是否容易顯出驕傲的本性?



【討論題】


1. 神以何種特殊方式來指明巴比倫國的氣數已盡,用意為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太后為何舉薦但以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但以理如何回答伯沙撒王(V17-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神顯在牆上的字,宣告了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在這章中,我們看到神用特殊的方式向巴比倫最後一個王伯沙撒,宣判國度的結束。尼布甲尼撒是伯沙撒的外袓父,他曾為自己造了金像,並命所有的人都要敬拜「它」,他曾高傲的說:「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麼?」但所遭到的結局,是他自己吃草如牛,身被天露滴濕,被神趕出世界,直到時期滿足。然而他的人生經歷,卻未成為伯沙撒的警戒。當有一天,他在與一千大臣飲酒宴樂之際,為表揚他外袓父的戰績,竟用耶路撒冷聖殿中的器皿來盛酒,更帶同部下和親屬去讚美假神(3~4);他這種褻瀆神又狂傲的態度,當晚就遭到神的審判。


上帝推動的歷史自有它既定的軌跡,朝祂應許被擄者歸回的方向邁進。耶利米預言以色列民將被巴比倫擄去七十年,還預言神將興起瑪代波斯來審判巴比倫(耶五一11、28)。果然每件事正如先知預言的發生。很快地,古列王下召讓被擄百姓歸回耶路撒冷。歷史果然是上帝為祂的子民鋪設的舞台。我們越讀舊約,就越明白神的作為,也讓我們越發敬畏神。



【分享與應用】


1. 從這兩位巴比倫王的故事,我們學到什麼?


2. 我們如何服在神大能的手下,謙卑過日?


參考資料



一、 伯沙撒大擺筵席(五1-4)


V1“伯沙撒”這個巴比倫名字Bêl-shar-usur 意為“彼勒,保護國王!”伯沙撒是拿波尼杜的長子,拿波尼度因常駐守於他瑪城,故任命伯沙撒為巴比倫大軍的統帥,一同執掌王權。


他是新巴比倫帝國的最後一位國王。


“與這一千人對面”提到伯沙撒在賓客面前飲酒,似乎暗示巴比倫的宮廷習俗與波斯一樣。國王通常在另一個大廳裡就餐。只有在特別場合才與賓客一同進餐。


V 2-3“他父尼布甲尼撒”「父」可能純粹指前任的君王,這裏可能指伯沙撒的母親(拿波尼度的妻子)是尼布甲尼撒的女兒。在亞蘭文“兒子”可解作“孫子、後裔 或繼位的人”。


“器皿”聖殿的器皿曾三次從耶路撒冷掠走:(一)一部分是在尼布甲尼撒於西元前605年從耶路撒冷帶走俘虜時掠走的;(二)大多數剩下的金銀器皿是在西元前597年約雅斤王被擄時帶走的;(三)其餘的大多數是銅器,於西元前586年聖殿被毀時掠走。伯沙撒刻意在這場合中,輕蔑以色列的神,為巴比倫的神明「壯聲勢」。



二、 伯沙撒吩咐哲士解釋牆上的字(五5-9)


V5“在王宮與燈檯相對的粉牆上”如果這次筵會是在巴比倫城的南宮中所發掘的寶座大殿裡舉行的話,大廳有57英尺寬、173英尺長,在一個長邊的中央,裡面安放著寶座。


V6“心意驚惶”伯沙撒因自發的良心譴責而加劇的恐懼,使國王覺得前途凶多吉少。當他想到因為過去的政治失策,自己的荒淫生活和行為,他軍隊最近的慘敗,以及他現在的褻瀆之舉而使帝國陷入致命的危險時,不由得更為憂鬱了。


V 7伯沙撒王和他的父親同時攝政,在但以理之上有兩位王,因此說他在“國中位列第三”


“紫袍”古代王室的紫色是深紫紅色,更接近深紅色。波斯、瑪代時代和後來的文獻證實了紫色是古代王室的顏色。


V 8“卻不能讀”沒有說明其原因,只能憑猜測;這些文字顯然是亞蘭語。但是詞彙太少,含義不明,即使知道單詞的意義,也無法揭開其中所隱藏的信息。



三、 太后向伯沙撒舉薦但以理(五10-16)


V 10“太后”她可能是:1、尼布甲尼撒的遺孀;2、他的女兒,嫁給拿波尼度為妻。(故2、11、12、18節的“父”可指外祖父);3、拿波尼度的妻子(但非尼布甲尼撒的女兒)。


V 11“有一人”但以理可能已經退休了;他的公職也許在尼布甲尼撒去世時就已結束。但上一代的人十分瞭解他,如國王的母親。


V 12“他裏頭有美好的靈性”美好的靈性為優秀的能力。但以理有神靈的同在和好像神的智慧,因此他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圓夢,解謎語和解疑惑的事。


“知識聰明”知識是神賜給聰明的人所表現豐博的學識;聰明是智慧和特殊的洞察力。


“圓夢”但以理得到神所賜給他的智慧,所以他能有異於常人的洞察力去解釋奇異的夢。“釋謎語”謎語是隱藏又充滿神祕的,解謎也需要無比的智慧,這是但以理的第二種能力。


V 13伯沙撒的問話說明他瞭解但以理的出身,只是沒有與他進行過正式的交往。可以肯定的是,但以理已不再擔任宮中術士的總管。



四、 但以理為伯沙撒解釋牆上的字(五17-28)


V17但以理作為蒙神所啟示的先知,拒絕國王應許賜給解釋者的殊榮和高位,是不想讓人覺得他這樣行是在為己牟利;也有可能但以理知道伯沙撒的統治行將結束。


V20“心高氣傲,靈也剛愎”心和靈(heart and spirit)是表現心態與精神的兩種用詞。但以理批評尼布甲尼撒,在他擁有權勢威名的時候表現狂傲、頑梗而致對神有冒瀆輕視的行為,所以他的國位之被奪去。


V 22-23“你雖知道這一切,你心仍不自卑,竟向天上的神自高……。”伯沙撒和尼布甲尼撒的罪是驕傲而褻瀆神,但伯沙撒更有明知故犯的罪。伯沙撒的罪表現於(一)向天上的主自高(二)隨便亂用聖器的褻瀆行為(三)崇拜無能又不存在的偶像(四)不知敬畏真正的神、歸榮耀給永生的神。所以巴比倫被攻陷,伯沙撒被殺。


V 25-27“這句話中的幾個字都是亞蘭文的度量單位,伯沙撒手下的哲士應該都認識,卻參不透所含的深刻意義。“彌尼”為貨幣單位,有“數算”的意思。“彌尼,彌尼”重複利用,是說神仔細數算了巴比倫的年月。“提客勒”相當於希伯來的“舍客勒”,為重量單位,有“衡量”的意思,表示神已稱過巴比倫的道德,十分罪惡,完全不合格。“烏法珥新”中的“烏”是一個連接詞,等於中文的“和”,“法珥新”是“分開”一字的多數,表示巴比倫將要被人瓜分,最後為波斯消滅。


V28「毘勒斯」:是「法珥新」單數形式的名詞。牆上所寫的則是其複數(第25節),並用連詞we(“烏”)與前面的詞接。



五、 大利烏取巴比倫(五29-31)


V29國王履行了他對但以理所作的承諾,儘管但以理曾明確表示他對所賜的尊榮不感興趣。國王可能只是對聚集在宮中的貴族宣佈。但接下來發生的事,使之無法實現。


V30根據古代歷史家希羅多德(Herodotus)的記載,瑪代人攻打巴比倫時,曾將流入城中的幼發拉底河(伯拉河)中的一段改道,讓軍隊可從河床進城。進城後發現皇宮中的人酩酊大醡,正如本章所描寫的,時為主前539年。


V31“大利烏”其身分難以確定。他可能是波斯王古列之下的省長古巴魯(Gubaru);或大利烏就是古列自己的別名;他也可能是古列的兒子剛比西斯(Cambyses),即當時巴比倫的統治者。



職場反思


☆ 有人問改革宗神學家史普羅:「當今世界最大的需要是什麼?」他回答:「發覺上帝真正身份。如果人發現上帝的個性、位格、屬性,就會徹底地改變自己的生命。」


☆ 職場的機會不一定是留給捷足先登者,而是給長期靠主站立,並預備好為主所用的人。


☆ 時間會沖走你在職場的豐功偉業,卻沖不走你在別人生命中留下美好見證的痕跡。


但以理書 (六) 但以理的信心與見證

【閱讀經文】但以理六:1-28


但以理的生命彰顯了他信仰的真實。他身居要職而行事光明磊落,故大利烏王“想立他治理通國”(但6:3)。但其他的高官和王子們對他不免嫉妒,設法要除掉他。儘管他們再努力,還是找不到但以理一生中有什麼可以用來參他的錯誤過失。


聖經上說“他忠心辦事,毫無錯誤過失”(但6:4)。多麼高尚的紀錄,多麼榮耀的見證!他憑著忠心和良知辦事,同時始終將神擺在首位。但以理的生命一直都是無可非議的,這使得他的敵人們不得不耍詭計。我們經得起像這樣嚴密的檢查嗎?我們對工作的忠誠能達到我們的同事找不到我們的把柄或過失那種地步嗎?這影響是多麼大,使批評者啞口無言,也只有這樣才能榮耀神。有首詩“ 職責蒙你降下,主啊,讓我歡喜履行;我的所作所為有你同在,證明你完美的意志。”願我們忠誠執行我們的工作來表明我們的信仰。



【破冰題】


1. 有無遭人陷害過?


2. 有無看過類似“獅子吃人”的電影?



【討論題】


1. 大利烏王想重用但以理的原因是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但以理知道國王的禁令後,為何仍舊一日三次向耶路撒冷禱告?他不怕死嗎?________


3. 從V14-18,這幾節經文,看到大利烏王對但以理的想法與態度是什麼?______________


4. 神顯出了什麼神蹟?這神蹟帶來了什麼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很多人都是在危難時才向主求告。當然,危急時禱告總比根本不禱告好。但我們在順境和逆境時都應該禱告。不管環境如何,禱告都應當很自然地融入我們的生活裡。

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凸顯了但以理禱告的生活。但以理的敵人們暗懷奸計去見大利烏王,要求他立一個禁令。禁令規定:在三十天內,如果有人向國王以外的任何神或向人求什麼,不管這人是什麼人,都必被扔入獅子坑中。照瑪代和波斯人的律法,這個禁令是不可更改的。但以理在這種危急時還堅持禱告,表明他對神的信靠是始終不變的。為甚麼但以理具有這種偉大的信心呢?答案就是在於他每日都與神相交。因為他天天親近神,他對神自然有真實的認識,因此培養出對神有莫大的信心,認識到神是他唯一的拯救者。


但以理的信心顯示出他所認識到神有三方面的特性(V26):1. 祂是活神,2. 祂執掌永遠的權柄,3. 祂是拯救者.


願我們的生命也經歷到神豐富的屬性,能帶出信心的果效與見證。



【分享與應用】


1. 從但以理書1-6章,我們可以總結但以理的生命有哪些特點,被神使用?


2. 我們是否看重神的話語,過於自己的性命?


參考資料



一、大利烏重用但以理(六1-3)


V1“大利烏”這位大利烏被認為是繼剛比西斯的波斯王(Darius I、Hystaspes 522~486 B.C.)。本來他是剛比西斯的侍從官,在剛比西斯自殺後他得到軍隊的擁護,敉平高馬達的叛變,自稱為王。他以兩年的時間東征西討,終於統一全國。大利烏一世雄才大略且有組織的能力,為要控制波斯的統治階層的權力鬥爭,他建立了總督制度。他將全國劃分許多行政區,每個行政區設置總督去負責管理該區的事務,以達到分層負責的職效。這種制度也可平衡中央集權和地方自主間的衝突情勢。大利烏統治下的波斯帝國達到極盛時期。主前四八六年他遠征希臘,戰敗而死。


“一百二十個總督”大利烏將全國劃分為一百二十個行政區或省分。每個行政區設置總督來負責整理該區的事務。這些總督是由國王指派波斯或瑪代貴族來充任。各省的省長或總督有半獨立的主權,可任意指揮其所屬的官員。他們也受監視於國王所指派的軍事長官。此外,他們還得向國王特使報告該區重大的事情。


V2「總長」:為負責監管公務員的首長;這個行政單位在聖經以外的文獻中沒有提到。


“但以理在其中”這位年邁的先知很快就因忠心的服務而有了顯要的地位。


“免得王受虧損”三位總長能協助國王處理政事,使國王不必為雜事所困擾。且他們的職責即為幫助國王維護國王的權益。


V3“美好的靈性”這不是現時人們所理解的「靈性」,而是指超然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五11-12)。大利烏對這位年邁的政治家,巴比倫帝國黃金時代的倖存者稍有認識,就確信但以理是新帝國首席行政官員和王室顧問的明智人選,想提升他治理全國。這節提供這些政敵陷害但以理的理由。他們嫉妒他、企圖謀害他,為要獲得更多的權勢。



二、但以理的同僚設計陷害他(六4-9)


V4“尋找但以理誤國的把柄”國王提拔但以理擔任國家最高的行政官員,無疑地出於王室和帝國的利益;但他沒有注意到瑪代波斯貴族們在發現了一個猶太人、一個巴比倫從前的高官竟佔有了他們本想佔有的官職而自然產生的嫉妒心理。


“毫無錯誤”儘管但以理已經八十多歲的高齡了,仍然能準確地履行政府的職責,別人找不出他的錯誤過失。這是由於他個人的廉潔,以及他相信天父永不失效的引導。


V5“他神的律法是指猶太人的律法。這和第8節所說瑪代和波斯人的例互相對立;兩種不同的宗教表現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但以理的敵人發現他從來不參加巴比倫廟宇的崇拜,和任何異教的禮儀。他們一定注意到他每個安息日,就是所規定每週休息的日子都不在崗。


V6“總長和總督”不只是其他的兩位總長在排斥嫉妒但以理,其他的總督(大都是皇族和貴族)也參與這個權力鬥爭。


V7“要立一條堅定的禁令”這個陰謀是他們假藉堂皇的理由鼓動國王,訂定一條臨時法令。這是一條宗教性的法令,規定全國人民在三十天內不得向任何神明或任何人祈求禱告,祇准向國王祈求,違反禁令者應扔進獅子坑處死。表面上,但以理的政敵使國王相信這個法令可以使國王有效地控制全國,使全體人民團結一致,表現他們對國王的忠誠。實質上,他們利用這個法令要謀害但以理。


V8-9國王被要求做兩件事,立法令和在法令上蓋玉璽,使法令具有法律的權威性。波斯的法律一經國王頒佈,不可更改,必須執行。



三、但以理被扔進獅子坑(六10-18)


V10“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但以理的家可能是平頂的,美索不達米亞古今大多數的房屋,在屋頂的一角通常有一個房間,房間有通風的窗戶。但以理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


是照所羅門當日獻殿祝禱時所說的話而行(代下六38~39)。被擄的人禱告時面對耶路撒冷,這是後擄以後散居各地的猶太人大多保存的宗教習慣。


“一日三次”向神獻上感恩(祭)和禱告是猶太人日常必須遵行的宗教習慣。那是虔誠的猶太人和神交通的重要時間。但以理依照往常的宗教生活,每日三次向耶路撒冷,向神感恩和禱告。他不理會國王所頒佈的禁令,這不表示他蓄意觸犯王法,而是他洞悉惡人的陰謀,而不屈服於惡勢力的挑戰。他不願意丟棄信仰,也不採妥協的方式來屈服於人。他選擇了苦難和死亡,表現他順服的信仰態度。


V11陰謀者派人監視但以理,發現他仍然按照過去的習慣向他的神禱告祈求,但以理不顧國王的禁令,繼續堅持他日常的祈禱習慣。他們抓住機會,共同進見國王控告但以理。


V12-13國王不自覺地落入奸人的圈套中,毫不遲疑地說實有這事,且那條法令是絕不會更改的。那些官員先以問題來壓住國王,然後,他們才控告國王的愛臣但以理違反法令的行為。


12節至15節是以會話的方式來表達。那些官員進入王宮謁見國王。首先,他們提醒國王所頒佈實施的法令內容,實施的時間和判刑的輕重等。他們提醒國王肯定法令的權威性和不可更改性。他們要以國王的「矛」攻其「盾」。


V14-15終於國王知道那是惡人的陰謀,他感到憤怒且傷心。雖然他終日思考如何解救但以理,但礙於法令的不可更改性而徒勞無功。陷害但以理的陰謀成功地進行。


“直到日落的時候”這是國王必須審判但以理的最後時限。最後,國王被迫判處但以理死刑,將他扔進獅子坑中。


V16當國王試圖挽救但以理卻徒勞無功時,他便轉而期望但以理所敬拜的神會拯救他的忠實僕人。據聖經學者估計,但以理此時已年逾八十。王說他“所常侍奉的神”必能救他脫離獅子的口,見證他從青年到老年侍奉神忠心不渝。


V17“封閉那坑”用國王和大臣的印封閉有雙重目的。它向國王保證,如果但以理沒有被獅子傷害的話,也不會被其他手段所殺害。大利烏的謀臣們可能擔心但以理的朋友或國王會在大家離開獅子坑以後把但以理從坑中救出來。因此他們的印和國王的印是用來確保石頭在夜裡不會被人挪移。


V18“終夜禁食”國王整夜無法安眠,他不想吃東西,更無心玩樂。在此所謂之禁食並不是宗教性的禁食,而是心裏煩悶不想吃東西。他為頒佈那臨時法令而心懷愧咎,痛失國家棟樑。對那些陰謀者,他更感到憤怒,心中積壓無可奈何的苦悶和焦急。


四、但以理獲上帝救護(六19-24)


V19國王天一亮就起來,趁著晨光急忙趕去。王發出了傷痛的聲音來呼叫但以理。


“永生神的僕人”國王稱呼但以理是永生神的僕人,這是一種以色列稱呼神的表現法(參申五26;詩四十二2)。作者要讓其同胞認識神是永活的神,他們所遭到的困境迫害雖然使他們似乎絕望,但他們的神是永生的神,不會讓他們絕望無助的。


V22“差遣使者”天使是神的使者。在三28神差遣天使去拯救身陷烈火中的三位青年。而在這故事,神又差遣祂的使者封住獅子的口,使但以理沒有受到傷害。神常差遣祂的使者來顯明祂的信息,或執行祂的拯救和審判的作為。


“因我在神面前無辜”但以理認為他是無辜的,他對神忠誠順服,又沒有任何冒犯國王、危害社會的不法行為。但以理被扔到獅子坑之前並沒有為自己或自己的行為辯護,現在神既拯救他的性命,他就決定宣佈自己的無辜。


V23“因為信靠他的神”作者為要向其同胞宣揚神的權能拯救,藉神蹟的見證希望他們能信靠神。祂會保護並拯救他們脫離傷害和苦難,因為在作者的時代,許多人因受到迫害和苦難而放棄信仰,或採取妥協的態度而冒犯律法。


V24“王下令,人就把那些控告但以理的人……咬碎他們的骨頭”國王知道他被那些陰謀者所玩弄,他便下令逮捕所有陷害但以理的人,把他們和家屬都扔進獅子坑中。這種判決是根據古代公義的慣例;當惡人奸計未能得逞時,應受自設的網羅或刑具的懲罰。



五、大利烏命人民尊崇但以理所事奉的上帝(六25-28)


V25如第三章的尼布甲尼撒一樣,大利烏因受神蹟的感動,傳旨通知全國人民,要他們認識神的偉大,更應尊崇祂。


V26-27當但以理在獅子坑裡得到神奇的保護之後,大利烏也發佈了類似尼布甲尼撒的諭旨,命令他國中各族人民都要敬畏和尊重但以理的神。大利烏承認但以理的神是永生的神,祂的國度和權柄是永存的。祂救護,祂解救,祂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蹟奇事。祂會拯救凡信靠祂的人。


V28大多數學者認為這節是個歷史的引註,使這故事和第一章以及第十章有些連繫。但因作者將大利烏和古列,互相倒置使人覺得這節是後期經士所加上的附註。但以理經此變故後,官運亨通,終其餘年。



職場反思


☆ 富蘭克林說出了職場工作的態度:要勤奮工作,好樣還有一百年可活;要迫切禱告,好像明天就要死。


☆ 神兒女在多元複雜的世界文化中,必須肯徹底順服於上帝的主權,不論多少代價都不在意,只在意是否合上帝的心意;影響力是公事上沒有把柄的敬虔生命所散發出來的。


☆ 陷入職場獅子坑時,是禱告最好的時候,更是認清自己廬山真面目的最好機會。多馬 莫頓說:「我是誰呢?我深深體認到我是被基督所愛的人,我的身份是藏在生命的深處,在那裡我體認到我是被神認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