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受難記

1. 最後的晚餐

【閱讀經文】路加福音 22:1-23

除酵節又稱逾越節,是在猶太曆的1月14日, 1月15日起,要吃無酵餅七日,所以這段期間又稱為除酵節(利23:5-8)。它和五旬節、住棚節合稱為三大節期。逾越節是記念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日子,他們在1月10日預備羊羔,14日黃昏時把羊宰了,當夜要吃羔羊的肉,並要吃無酵餅和苦菜。神吩咐以色列人要世世代代守逾越節,並吃筵席作為記念(出12:1-20)。若有特殊情況,吃逾越節的時間可稍作調整(民9:1-14)。耶穌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約1:29),先前祂曾三次告訴門徒要到耶路撒冷受難(路9:22; 44-45; 18:31-34),這事應驗在逾越節,耶穌要成為逾越節的羔羊(林前5:7)。逾越節前一天的晚上,這是耶穌在世上的最後一夜,祂渴望在被害以先,和門徒吃逾越節的筵席,共享最後的晚餐。


【破冰題】

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節期是什麼?有什麼活動?吃些什麼?

長大後,有沒有過新的節期?到現在,有沒有固定守什麼節期?


【討論題】

誰是加略人猶大?他為何要賣耶穌?賣多少價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為什麼要與門徒一同吃逾越節的筵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成就在神的國,是什麼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與門徒擘餅、分杯,有何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猶大為什麼有禍了?他的結局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中國有句話:「天下無不散的筵席。」說明凡是美好的事總會過去,不能久長,只給人留下無限的悵惘。但基督教的信仰是相信永恆與不朽的生命,美好的事將永遠長存,神應許祂的子民將來要在神的國裡坐席(路13:28-30),在天上也將有羔羊的婚筵,凡被請赴這婚筵的有福了(啟19:9)。耶穌在祂被賣的那一夜,藉著逾越節的筵席設立聖餐,與我們立了新約,表明神愛世人,藉著神兒子捨身流血所付的代價,使信祂的人得著永生。祂叫我們藉著守聖餐,記念這約,盼望祂的再來(林前11:23-26)。聖餐也表明我們的生命與主合一,我們敞開心門歡迎祂,與祂一同坐席(啟3:20),我們便在祂面前享受滿足的喜樂和永遠的福樂(詩16:11)。


【分享與應用】

參加教會或小組中的愛筵和聚餐,氣氛如何?有沒有印象深刻的記憶?

是否曾經歷有人對你不忠,或被人出賣?請分享感受,及如何自處。

參考資料

一. 猶大出賣耶穌

加略人猶大:新約有六位猶大,為了區別,名字之前通常加上出生地或職業,加略可能是個地名,加略人或譯作「拿匕首的人」,是反抗羅馬的激進團體。他是門徒中掌管銀錢的,似乎深得眾人信任,但約翰稱他為賊(約12:6)。

猶大賣耶穌:耶穌從起初就知道誰不信祂,誰要賣祂(約6:64),耶穌稱他為魔鬼及滅亡之子(約6:71; 17:12),猶大因貪念,陷在罪的網羅,被魔鬼擄去。

30兩銀子:約相當一人一年的工資,這也是一個奴隸償命的價值(出21:32)。基督來了,成為受苦的奴僕,為眾人付了贖價,擔當眾人的罪(賽53:11-12)。


二. 逾越節的筵席

履行舊約:逾越節是為記念神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按律法,神的子民都要守逾越節,若不守這節就要被剪除(民9:13),耶穌與門徒預先守這逾越節。

設立新約:耶穌藉逾越節的筵席設立聖餐,與門徒立新約,祂要把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耶31:31-34),並以聖靈為印記(結36:26-27; 弗1:13)。


三. 成就在神國裡

基督與我們立了新約,我們就像貞潔的童女,許配給基督(林後11:2),耶穌就是新郎,新郎要回父家預備新房之後,再來迎娶新婦(約14:2-3)。基督末世降臨時,神的國要臨到世上(啟11:15),那也是羔羊婚娶的時候,基督不僅要作王,也要迎娶祂的新婦(啟19:6-9)。基督說祂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在羔羊的婚筵的日子。


四. 擘餅分杯的意義

耶穌吩咐門徒要守聖餐,藉著擘餅、分杯來記念祂與我們所立的約,象徵基督的捨身流血,完成十字架的救贖;叫我們也效法祂,各人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祂。

擘餅:餅是無酵餅,象徵耶穌無瑕疵的身體(林前5:8)。餅被擘開就代表身體裂開,就如立約時祭牲的肉要劈成兩半,立約人從肉塊中經過(創15:10, 17)。

分杯:杯是葡萄汁,象徵立約的血(出24:8)。但這不是藉著牛羊的血,而是藉著自己的血,是無瑕的寶血,完成永遠贖罪的事(來9:11-12; 彼前1:18-19)。


五. 賣人子的有禍了

耶穌沒有揭發猶大的陰謀,卻給猶大悔改的機會,祂指出有人要賣祂時,門徒為此憂愁,一個個問:「主,是我嗎(太26:22)?」他們不看別人,都在自省,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會生出懊悔,以致得救(林後7:10)。猶大明知要賣耶穌,卻故作鎮定,其它門徒都沒有懷疑他。所以若拒絕神所作使人悔罪的工作,就不可能再使他悔改。後來魔鬼入了他的心,結局就是滅亡(太27:3-10; 徒1:18);其餘的門徒與基督同坐在榮耀寶座,猶大卻是永遠的沉淪,他不生在世上倒好(太26:24)。



2.門徒的爭論

【閱讀經文】路加福音 22:24-38

耶穌經過徹夜禱告後,揀選了12個門徒(路6:12-16)。他們跟隨耶穌有三年半,與耶穌一起生活,聽祂的教訓,看祂的作為,他們也得著權柄能力,帶出事奉的果效。但他們的生命仍然不成熟,他們有許多屬世、屬情慾的思想觀念。當他們與耶穌用過最後的晚餐,猶大正去通風報信,要帶兵丁抓耶穌,在這緊要的關頭,門徒卻起了爭論,彼此爭相為大。他們忘了晚餐前耶穌為他們洗腳(約13:14),並囑咐他們要效法祂的榜樣彼此服事。因此,耶穌賜給他們一條新命令,叫他們彼此相愛,耶穌怎樣愛他們,他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後來,耶穌又啟示他們許多的真理,約翰把這些對話記載下來(約14-17章)。耶穌知道門徒們當時並不能體會,但等到聖靈一來,他們就要進入一切的真理(約16:12-13),他們的生命也要更新變化,真正跟隨基督,效法基督,也活出耶穌基督的樣式。


【破冰題】

回顧過去,有哪些事喜歡跟人爭競,爭贏的滋味如何?

孫中山先生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請分享服事人的經驗和感覺。


【討論題】

為什麼要作首領的,卻要像服事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耶穌的門徒有何條件?將來的結局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彼得想為耶穌捨命,他能做得到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撒但想得著誰?被牠篩到的結果如何?怎樣才能勝過?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為何要門徒賣衣服買刀?耶穌為什麼說:「夠了」?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人若沒有基督的生命,誰也不服誰;有了基督的生命,各人就看別人比自己強,甘心彼此順服,彼此服事。我們雖然軟弱,時常跌倒,但只要我們謙卑向主呼求,祂必憐恤我們;因祂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詩103:14)。這樣,還有什麼能誇的呢?保羅說除了他的軟弱以外,他並不誇口(林後12:5),他只誇耶穌基督和祂的十字架(加6:14)。若是偶而跌倒,被過犯所勝,並不是可恥的事,就怕是硬著心,顧著面子,不肯到主面前求恩惠,作隨時的幫助。聖經上的屬靈偉人都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所以,面對自己的軟弱,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坦然無懼地來到主面前,我們必能夠經歷神赦罪的大能和豐盛的恩典。


【分享與應用】

你認為什麼樣的服事是最卑微的?請分享信主後的服事的經驗。

信主後,有沒有被撒但篩過的經歷?如何恢復和勝過?

參考資料

一. 作首領,作僕人

神國的原則:世俗的標準是人人爭相為大,都想受人的服事,但神國的原則是大的要服事小的(創25:23),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14:11)。

耶穌的榜樣:耶穌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要服事人(太20:28),祂原與神同等,卻降到至卑至微,甘心為眾人捨命(腓2:5-8),門徒要效法祂的榜樣(約13:14)。


二. 作耶穌的門徒

耶穌吩咐的大使命就是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叫他們效法耶穌,成為像耶穌一樣。

作門徒的條件:必須捨己,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耶穌(路9:23-27),讓舊人衰微,基督才能彰顯出來。若捨不得自己的生命,就得不著耶穌生命。

作門徒的結果:我們生命便會更新變化,漸漸成為神兒子的形像,祂如何,我們也如何;祂得榮耀,我們也要得榮耀(羅8:15-17; 28-30; 來2:10; 腓3:21)。


三. 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主

彼得的熱心與軟弱:彼得誠心要為基督捨命,認為自己永不跌倒(太26:33),他也實際表現出來(約18:10),但耶穌知道他的軟弱,預言彼得將三次不認祂。

彼得的悔改與剛強:耶穌告訴彼得,現在不能跟祂去,但將來必要跟祂去,意思是彼得將來也要被釘十字架,為祂殉道(約13:36; 21:19)。彼得靠自己的血氣之勇,終會跌倒;但後來靠著聖靈,便能與主一同受苦(可10:38-39)。


四. 除滅撒但的作為

耶穌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撒但卻要偷竊、殺害、毀壞(約10:10)。讓人受到罪和死的轄制,成為屬撒但的,結局就與牠一同沉淪(約一3:8; 帖後2:10)。人因著罪,都伏在撒但的權下,不能靠著自己擺脫撒但控制,但神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一3:8),使我們靠耶穌勝過罪和死亡(羅8:2),得著永生。


五. 賣衣服買刀

賣衣服:衣服代表外在的身分、地位。門徒即將面對險峻的挑戰,不能再靠虛浮的外在與宗教外衣,必須靠著存到永恆的真理來服事。他們要捨得放下,付上代價,願意變賣所有,去買能把人帶進天國的真理(太13:44-46; 25:9)。

買刀:我們要佩帶屬靈的兵器,預備爭戰(林後6:7; 10:4; 彼前4:1; 羅13:12)。刀〔劍〕指權柄(羅13:1-4),也可指神的道,或是聖靈的寶劍(弗6:17; 來4:12);不是人的道,只有聖經卻沒有聖靈,就只是字句、規條,沒有權柄,也沒有能力。耶穌被聖靈引導到曠野,藉著神的話便勝過魔鬼的試探(太4:1-14)。

這裡有兩把刀:門徒以為耶穌要實質的刀,誤解這話屬靈的涵義(太16:5-12)。耶穌知道他們不明白(約16:12-15),所以祂說:「夠了」,意思是:不說了。


3.客西馬尼的禱告

【閱讀經文】路加福音 22:39-53

耶穌與門徒用完最後的晚餐,便帶著門徒到橄欖山下的客西馬尼園。客西馬尼是「榨油」的意思,耶穌和門徒常在那裡聚集(約18:1-2)。耶穌只帶了彼得、雅各、約翰三個門徒同去,其餘的門徒都遠遠地在外圍。因為這三人都曾誇口要與耶穌一同受苦,同喝主杯(路22:33; 太20:22),耶穌就成全他們,並要他們與祂一同警醒片時〔一小時(太26:40)〕。這是關鍵時刻,關乎全人類是否能得救贖。耶穌面對極大的試探,死亡的驚恐、罪惡的網羅、陰間的繩索、咒詛的苦水,都籠罩在祂身上,祂心裡極其傷痛。誰能體會祂的心情?誰願與祂一同禱告,警醒片時?誰甘心與祂同走十字架的道路?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值得基督徒深思默想。


【破冰題】

請分享個人的生命中碰到最困難或最危急的情況,如何熬過去?

曾否碰到有人假意對你好,實際上卻是在背後暗算你?


【討論題】

耶穌為什麼要門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為何求父把這杯撤去?有何特殊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禱告為何有天使幫助?為何汗如大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猶大的親嘴與彼得的揮刀,可學到什麼功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暗為何掌權?聖徒生命中,如何避免黑暗掌權?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耶穌面對即將要受審判,被鞭打,被釘十字架的刑罰,仇敵威脅、恐嚇、誘惑,多方打擊,這時最重要的就是禱告。耶穌帶門徒去客西馬尼禱告,並要他們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結果緊要關頭,仇敵攻擊最猛烈的時候,門徒都呼呼大睡。耶穌在極其傷痛的情況下,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最終祂得勝,祂的禱告蒙了應允(來5:7),便得著力量面對十字架的刑罰。聖徒遭遇生命中的各種情況,無論傷痛有多深,艱難有多重,壓力有多大,只要向主呼求,祂必使我們心中有力量來面對各樣的試煉,甘心順服神的旨意。父神的意思是必要耶穌喝這杯,因為拯救全人類的方法只有一條:耶穌必要被釘十字架。同樣的,我們與主同得榮耀的方法也只有一條:必須捨己、順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主。我們若要走十字架的道路,效法基督,就先要經歷客西馬尼的禱告。


【分享與應用】

曾否遇到又大又難的事,讓你懇切地禱告,請分享過程,或得勝的經歷。

曾否當自己想要的與神的旨意相違,卻能放下自己,遵行神的旨意?請分享。

參考資料

一. 同門徒禱告

耶穌要門徒與祂同去客西馬尼園禱告,兩次說到要禱告,免得入了迷惑。迷惑的原文是「試探」,這是主禱文中的一句(太6:13)。撒但是試探人的(太4:3),牠會用各種方式攻擊神的兒女,惟有靠禱告才能勝過。耶穌在肉身中,不斷受撒但的試探,因祂曾被試探而受苦,所以祂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來2:18; 4:15)。從客西馬尼園開始,神容許撒但用最猛烈的方式試探耶穌,耶穌要祂的門徒見證這關鍵時刻,門徒與祂一同參與禱告、爭戰,一同經歷磨難,也與祂一同得勝。


二. 求這杯撤去

這杯指的是神忿怒的杯,意思是神的審判,原本要臨到所有罪人身上(啟14:10),但耶穌擔當全人類的罪(約一2:2),成為罪身的形狀(羅8:3),與神隔絕(賽59:2),被父離棄(太27:46)。耶穌愛父,不要有片刻與父分離,所以,祂求父挪開這杯。但是因著對父完全的愛、信靠,與順服,耶穌卻說:「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耶穌把心中的話向父傾訴,祂的心靈便得平安,可以坦然面對羞辱,忍受十字架的苦難(來12:2)。有客西馬尼的順服,才有各各他十字架的死。


三. 耶穌的禱告

天使幫助:耶穌要擔當世人的罪孽,神聖的膏抹要離祂而去,耶穌以完全的人性來承受十字架的刑罰。面對撒但猛烈的試探與死亡的恐嚇,神差遣天使來幫助祂,加添祂力量,能遵行神的旨意,而不是脫離苦難的環境(太26:53)。

汗如血點:耶穌面對死亡的驚懼,極其傷痛,幾乎要死(可14:33-34),祂禱告更加懇切,汗如血點,可能在極度痛苦受壓下,微血管爆裂,血液滲出皮外與汗水摻合。屬靈上,耶穌為我們成為罪〔贖罪祭〕(林後5:21),擔當罪的咒詛(創3:19),預表祂是紅色母牛祭牲,使不潔的人成聖(民19:2-9; 來9:13)。


四. 親嘴的暗號

親嘴問安:親嘴表達愛與問安,也是和好和尊敬的表示(詩2:12),但若心懷惡意和敵意(箴27:6; 撒下20:9),卻成了陷害人的詭計,猶大賣耶穌的暗號。

揮刀砍人:彼得憑血氣護衛耶穌,結果被制止(約18:11)。聖徒不和屬血氣的爭戰(林後10:3-4),不可以惡報惡(羅12:17; 帖前5:15; 彼前3:9),以致成為作惡的,帶來毀滅(太26:52)。耶穌治好那人,以愛與恩慈對待逼迫自己的人。


五. 黑暗掌權了

當神允許耶穌被捉拿,黑暗便掌權了,祂就「由他們罷」,任憑他們隨意妄為。耶穌就是世界的真光,當祂作王時,就是光明掌權,神的國便降臨。然而祂的國不屬這世界(約18:36),當祂被拘禁、扣押,這世界便黑暗了(太27:45)。


4. 公會的審判

【閱讀經文】路加福音 22:54-71

耶穌被捉拿後,先被送到大祭司的院裡,原來的大祭司叫亞那,是那年作大祭司該亞法的岳父(約18:13)。亞那把持大祭司的職權,他和五個兒子,一個女婿都作過大祭司。耶穌後來被送到公會Sanhedrin,從波斯到羅馬時期,公會是猶太最高的議會組織,同時具有政治和宗教的權力。公會由70位成員組成,和加上大祭司擔任主席,成員包括祭司〔撒都該人〕、長老,和文士〔法利賽人〕,他們是猶太的菁英。公會審理猶太律法事務,他們的決定是最高的權威。彼得和約翰(徒4:5-12)、司提反(徒6:12-15)、保羅(徒22:30-23:10),都曾被公會盤問或審訊。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毀,從此猶太人不再有公會,羅馬人直接管理猶太事務。耶穌在公會受審和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故事,在四卷福音上都有記載(太26:57-74; 可14:53-72; 約18:12-27),若能對照研讀,就能看得更加清楚。


【破冰題】

曾否被人控告,或被人誣告?受到冤曲的感覺如何?反應如何?

曾否有過撒謊而被人逮到,或明知是錯卻不肯認錯的經歷?


【討論題】

從彼得的表現,我們可以學到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較彼得三次不認主和猶大賣主,結局為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在面對人對祂的羞辱,祂的反應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怎樣被審訊?祂被定罪的罪名是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耶穌被捉拿的一刻,黑暗掌權了(路22:53)。耶穌基督是審判全地的主,祂為著審判來到世上(約9:39),卻受到罪人不公義的審判;祂來並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約3:17),卻被公會定罪,受到無情的羞辱和打罵。祂的門徒離祂而去,曾經誇口永不跌倒的彼得竟三次當眾不認祂,黑暗果然掌權了。若不是主的保守,在黑暗的日子,連選民也要跌倒。末世基督再臨時,祂要坐在榮耀的寶座上審判全地。但在祂降臨之前,祂會容許黑暗掌權,在那日子之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帖後2:3)。所以耶穌提醒門徒要警醒預備,好在磨難的日子能站得住。彼得能夠回頭,是因為他看到耶穌轉頭看他,我們也當時常定睛仰望耶穌,就不致失了信心,我們便可以挺身昂首,迎接基督的再來。


【分享與應用】

身為基督徒,碰到冤曲的事,反應和信主之前有何不同?請分享。

曾否處在一種情況,不好意思承認自己是基督徒,請說出心裡的感受如何。

參考資料

一. 彼得在大祭司院裡

勇往直前:彼得曾誇口永不跌倒,要與主同死,總不會不認祂(太26:35)。當其餘門徒都逃光了,彼得遠遠地跟著耶穌,混進大祭司的院裡,伺機而動。

迎向光明:彼得以黑夜作掩護,藏在暗中,遠遠地跟著耶穌,以為沒有人會認出他來。只是夜裡寒冷,他湊到人群中烤火,火光中,洩了自己的底。

再三否認:有人認出彼得,說他與耶穌是同夥的,彼得不肯承認。相較耶穌坦然承認祂是神的兒子。彼得面對僕人使女的指證,在懼怕中,三次不認主。

漏出口音:彼得極力為自己辯護,甚至發咒起誓(太26:74),結果漏出加利利口音,顯出他公然扯謊。不要為己辯護,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5:37)。

耶穌看他:當彼得聽見雞叫,想起耶穌對他說的話,又看到耶穌轉過來看他,他便出去痛哭。是耶穌慈愛、不帶責備的眼神,堅固彼得的信心。


二. 彼得與猶大

都是得罪神:猶大賣耶穌,彼得三次不認主,都是得罪神的事。我們在人前若不認祂,祂在天上也必不認我們(路12:9)。只是猶大是有預謀,故意犯罪;彼得則因一時軟弱而跌倒。無論如何,都需要向主認罪、悔改,才能得赦免。

都被指認出來:他們都被耶穌指認出來,猶大仍然鎮定,彼得卻出去痛哭。一個硬心,魔鬼入了他的心,不能回頭;一個心軟,回頭之後,便得著恢復。

猶大的結局:猶大到大祭司那裡,把錢還他們(太27:3-5),上吊死了,世俗的懊悔叫人死(林後7:10)。耶穌說他是魔鬼(約6:70),到自己的地方去(徒1:25)。

彼得的結局:彼得曾因著體貼肉體而被耶穌稱作撒但(太16:23),他也憑血氣想為主死,耶穌知道他的心(約13:36-37),後來彼得也為主殉道(約21:18-19)。


三. 耶穌忍受戲弄辱罵

耶穌教導門徒被交時,像羊進入狼群,受審訊時不要思慮,因為聖靈會指教他們當說的話(太10:16-20)。耶穌被擊打、戲弄、辱罵,忍受罪人對祂的頂撞(來12:3),祂沒有苦毒,默默地忍受,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前2:22-23)。寬恕他們,因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


四. 耶穌被定罪的罪名

你若是基督,就告訴我:公會審問耶穌是不是彌賽亞。從施洗約翰起,耶穌就被公認是彌賽亞,只是他們不信。耶穌曾反問他們是否承認,他們不回答,也不承認祂是彌賽亞(太21:23-27; 22:41-45)。所以今後只有以事實來證明了。

你是神的兒子嗎:耶穌面對別人對祂的指控,祂都不作辯解,但當大祭司用權柄要耶穌回答祂是否是神的兒子,耶穌必須見證實情,祂真是神的兒子。而這成了被定罪的罪名,因祂說了僭妄的話(太26:63-65; 約10:33)。


5. 彼拉多的判決

【閱讀經文】路加福音 23:1-25

耶穌在猶太公會被定為死罪,罪名是「說了僭妄的話,自稱是神的兒子」,由於公會沒有判決死刑的權柄(約18:31),所以把耶穌解到彼拉多這裡。從前羅馬人立大希律作猶太王,也給公會執掌死刑的權柄。大希律的兒子亞基老作猶太王時發生動亂,於是亞基老被廢,由羅馬皇帝派巡撫管理猶太地,公會掌死刑的權柄也被奪去,凡死刑案件必須由巡撫審理。彼拉多在公元26-36年間任猶太巡撫,但他不了解猶太民情(路13:1),常製造許多問題。他的行政總部設在該撒利亞,逾越節期間,因各地猶太人聚集耶路撒冷,為防備隨時可能發生的騷亂,彼拉多便坐鎮在耶路撒冷。這期間大希律的兒子希律安提帕也在耶路撒冷,他是加利利分封的王,因他父親大希律歸入猶太籍,他必須來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耶穌在這樣因緣際會的時刻,在彼拉多,和希律的面前受審判,最後被釘十字架。


【破冰題】

有沒有到過法院,碰到訴訟案件的經驗?請分享。

有沒有被強迫做了不想做的事,做了之後,結果如何?


【討論題】

耶穌為何被解到彼拉多面前?祂被控的罪名是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

彼拉多為何把耶穌交給希律審判?結果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律如何審理耶穌?耶穌受了什麼樣的對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彼拉多如何審判耶穌?結果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被判釘十字架,究竟是誰該負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耶穌是神的羔羊,要在逾越節受難,這羔羊在獻祭之前要受多方的檢驗,必須是毫無瑕疵才能除去世人的罪。耶穌在公會、在希律和彼拉多面前,都查不出罪來。人們卻昧著良心定耶穌有罪,非要釘祂十字架,就顯明人無故地恨祂(約15:25),每個人都要對耶穌被釘十字架負責。面對審理耶穌,彼拉多說了一句有名的話:「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麼辦祂呢(太27:22)?」他有責任斷案,卻不作決定,想推卸責任,結果他還是把耶穌釘十字架。每個人都要面對「我把耶穌怎麼辦?」如何對待耶穌,沒有人能置身事外,都要做一個決定。是信祂、愛祂,接受祂的救贖?還是恨祂,把祂釘十字架?我們可以從彼拉多的判決得著啟發。


【分享與應用】

基督徒若被人誤解,要不要為自己辯護,要持什麼樣的立場和原則,請分享。

基督徒如何妥善運用自己所得的權柄,實現神在個人身上的旨意?

參考資料

一. 耶穌被控告的罪名

祭司長和文士藉著政治上的忌諱控告耶穌,想藉著外邦人的手殺害祂。彼拉多也知道公會是嫉妒耶穌才把祂解來(太27:18),他初步審判耶穌,查不出什麼罪來。

誘惑國民:他們控告耶穌禁止納稅給該撒,事實不是如此(太22:15-22),他還與稅吏作朋友(太11:19)。基督徒要尊重掌權的,並要盡納稅的義務(羅13:1-7)。

猶太人的王:彌賽亞的別稱,祂要坐在大衛的寶座治理神的子民(路1:33),並非地上的國,而是神的國度。耶穌見證自己是彌賽亞,生來作猶太人的王,眾人把彌賽亞引到政治議題,後來逼得彼拉多不得不判祂死罪(約19:12, 15)。


二. 彼拉多與希律

彼拉多是猶太的巡撫,希律是加利利分封的王,他們的權責是平行的,都是羅馬皇帝所任命。過去彼拉多和希律之間有心結(路13:1),這回因耶穌是加利利人,彼拉多就把耶穌送交希律處理。一來表示尊重希律的權柄,給足希律面子;二來也把難解的宗教案子〔教案〕脫手。雖然在審判耶穌的事上沒有結果,但那一天,希律和彼拉多成了朋友。彼此有歧見的人,因著耶穌可以達成共識,成為和好。


三. 希律審理耶穌

希律想看耶穌:希律想見耶穌,以為耶穌行神蹟是因施洗約翰的緣故(路9:9)。過去希律雖然想殺耶穌,但卻不能攔阻祂到耶路撒冷受難(路13:31-33)。

耶穌一言不答:耶穌在面對不實的指控,祂都沉默,一點也不為自己辯護。祂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6:63),對不信的或抵擋祂的人,祂不發一語。

耶穌被人藐視:耶穌像將宰的羊沉默無聲(賽53:3, 7),顯得軟弱,便被藐視。

耶穌被送回去:希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殺了施洗約翰,他不想重蹈覆轍。


四. 彼拉多審判耶穌

想放耶穌:彼拉多知道耶穌無罪,想秉公審理,但結果不是他所能控制的。

鞭打耶穌:彼拉多命令鞭打耶穌,讓人看到耶穌的鞭傷而同情,好釋放祂。

釋放巴拉巴:過節時特赦一個罪犯,結果殺人作亂的被釋放,無罪的被處死。

釘他十字架:祭司長挑起眾人對耶穌的仇恨,彼拉多用盡方法不能平息眾怒;他若放了耶穌,就是背叛該撒(約19:12),只好任憑他們,把耶穌釘十字架。


五. 誰使耶穌釘十字架

耶穌被釘十字架,表面上是猶太人的責任(徒2:36),其實是神命定的旨意,顯明人的惡。無論是希律、彼拉多、外邦人、以色列人,都有責任,都在敵擋神,和彌賽亞(徒4:25-28)。耶穌為普天下人的罪作了挽回祭,藉著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約一2:2; 西1:20),使人與神和好,人與人也彼此和好(弗2:16-18)。



6. 耶穌被釘十字架

【閱讀經文】(路加福音23:26-43)

耶穌被判的刑罰是釘十字架。十字架相傳是由腓尼基人發明的酷刑,後來流傳到地中海沿岸及中東國,埃及、亞述、波斯、希臘,和羅馬。在羅馬時代,十字架被視為最屈辱和痛苦的刑罰,只有奴隸和最壞的叛亂犯才可以這樣地處死。刑具通常木架組成十字刑,或T型、Y型,執行方式也有多種,一般而言,犯人先被鞭笞,然後被迫背著木架走到刑場,有時木架很重,一個人背得很辛苦。行刑前,犯人被剝去衣服,只剩下一塊纏腰布。把犯人的手腳釘在木架上後,便把十字架舉起來示眾。十字架上的犯人或渴死,或流血而死,或是窒息而死,但不是馬上死亡,而是慢慢折磨至死,如果身體強壯的,可能會持續幾天才死。猶太法律還允許給犯人一杯飲料用於麻醉身體,以減輕痛苦。十字架雖是一種苦刑,但目的不只是受羞辱痛苦,而是死刑,犯人必須死了,這刑罰才算完成。


【破冰題】

是否曾經有過嚴重的受傷或流血的經歷,請分享心情的感受。

請分享平生所經歷身體上或是心靈上最大的痛苦是什麼?


【討論題】

西門被迫背耶穌的十字架,是有幸,還是不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為何不要婦女為祂哭,而要為自己和兒女們哭?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被釘十字架,受了哪些苦?祂的反應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耶穌同釘的強盜如何對待耶穌?其結局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麼叫作樂園?為什麼這人那天要同耶穌在樂園裡?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十字架是個醜惡的刑具,羅馬人認為是羞辱痛苦,猶太人認為是咒詛(加3:13)。但基督受難後,十字架不再是羞辱和咒詛,而是榮耀可誇的記號,是我們信仰的象徵。福音的中心就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1:23; 2:2),藉著基督十字架的救贖,使我們脫離罪惡死亡,得與神和好,也與人和好(弗2:16; 西1:20)。我們蒙召作主的門徒,就是效法基督,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祂(路9:23),也要效法祂的榜樣,捨己、順服,受苦時仍然柔和謙卑(彼前2:21-25)。藉著十字架,我們舊人的生命被治死,神的生命也才能從我們裡面流出來(加2:20);也藉這十字架,使我們與祂一同受苦,也與祂一同進到永遠的榮耀裡去(羅8:17-18)。


【分享與應用】

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與我們個人的信仰有何關係?請分享。

基督徒要與主同釘十字架,請分享個人在面對十字架的經歷與反應。

參考資料

一. 古利奈人西門

照例犯人要背自己的十字架走到刑場(約19:17),耶穌接連被審訊、折磨,傳統說到耶穌體力不支而跌倒,兵丁就抓了西門替耶穌背十字架。他從古利奈〔北非〕來的,為要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可能在人群中看熱鬧,恰好被選中。馬可福音記載西門是亞力山大和魯孚的父親(可15:21; 羅16:13),表示他們全家都得救恩。


二. 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

耶穌的預言:耶穌不要婦女們為祂哀哭,而要為自己哀哭,祂預言耶路撒冷將要遭難。公元66年,猶太人反抗羅馬,結果聖殿被毀,一百多萬人被殺。

不生育的有福了:猶太婦女向來以生兒育女為有福,若是不能生育,則視為不幸。然而,災難臨到,有兒女的要受喪子之痛(亞12:10-12)。史家約瑟夫曾描述耶路撒冷被圍的慘狀,外有刀兵,內有飢荒,許多孩童死於非命。

有汁水的樹:耶穌以樹比喻自己(約15:5),在祂裡面滿有屬靈的生命,也指有神生命的人,枯乾的樹指沒有神生命的人。審判的時候,要從神的家起首,那些犯罪、不信,和不敬虔的人,豈不要受更重的審判(彼前4:17-18)。


三. 耶穌受的凌辱和痛苦

肉體上的苦:不僅是手腳被扎的痛楚,詩篇22篇形容彌賽亞受苦時,好像水被倒出來,骨頭都脫了節;祂的精力枯乾,如同瓦片(詩22:14-18)。

心靈的傷痛:耶穌為愛世人甘願被釘十字架,祂的愛受到無情的回報,祂受辱罵、欺凌、羞辱,並非沒感覺,這些傷破了祂的心(詩69:19-21; 22:6-8)。

求父赦免他們:對傷害祂的人,耶穌心裡沒有怨恨苦毒,仍愛他們,為他們禱告(太5:44);求父赦免他們,因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徒3:17; 13:27)。


四. 與耶穌同釘十字架的強盜

與耶穌同釘十字架的強盜原來都和眾人譏誚耶穌(可15:31-32),但其中一個看到耶穌的公義謙和而感動,對神產生敬畏之心,承認自己罪有應得,便向耶穌呼求憐憫。他渴望得救,便得著信心而蒙拯救。另一個不抱希望,仍硬著心不肯悔改,也不敬畏神(啟16:9),繼續譏誚耶穌。他雖與耶穌同釘十字架,卻錯過了救恩。


五. 樂園的意思

樂園paradise是從波斯文來的,意思是花園。在舊約指伊甸園,或是王造的花園(傳2:5)。新約有三次提到樂園,可以指天堂,或義人死後暫時去的陰間。

天堂:保羅被提到第三層天時,說他在樂園裡聽到隱秘的言語(林後12:4),也是得勝的聖徒所要去,那裡有生命樹〔耶穌〕的地方(啟2:7; 22:1-5)。

陰間:耶穌今日要與那人同在樂園,樂園可指陰間(徒2:31; 羅10:7; 啟1:18),是義人死後去暫時停歇的安息之所(路16:22-23),預備將來與主同遷到天堂。


7. 耶穌的死與復活

閱讀經文】(路加福音23:44-24:12)

耶穌被釘十字架是在逾越節,天色還早時就被送到彼拉多那裡(約18:28),經過一番審訊後,在上午9點〔巳初〕被釘十字架(可15:25),直到下午3點〔申初〕斷氣,祂被掛在十字架上共有6個小時。按猶太曆法,一日是從日落開始算起,逾越節是在1月14日,那年正好是在星期五,日落之後便是安息日〔星期六〕。耶穌斷氣後,祂的身體被取下,處理之後,在日落之前被安放在墳墓裡。整個的安息日〔1月15日〕,耶穌都在墳墓裡,第三天〔1月16日〕,安息日的次日,即七日的頭一日〔星期日〕,耶穌復活了。那天正好是初熟節,祭司要將初熟的禾捆獻給神(利23:9-11),耶穌說祂是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耶穌是初熟的果子,聖徒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復活(羅6:1-4),藉著聖靈(羅8:11),也要成為初熟的果子獻給神(林前15:20-23; 雅1:18; 啟14:4)。


【破冰題】

曾否經歷天象或氣候反常的現象,讓你印象深刻,難以忘懷。請分享。

曾否聽說過很不可思議的事,叫人不能相信,然而事後卻證明這事是真的?


【討論題】

耶穌在十字架上死的時候,有哪些特殊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夫長為何說耶穌是個義人?這話有何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亞利馬太的約瑟是怎樣的人?他為何要安葬耶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在什麼時候復活?這日有何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誰先發現耶穌復活?耶穌為何先向她們顯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耶穌被在釘在十字架上,共有6小時之久,前3小時經歷受人譏誚、惡待之苦,後3小時是經歷被神審判、棄絕之苦,這說明祂所擔的罪是何等深重可怕。耶穌為普天下人的罪作了挽回祭(約一2:2),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彼前2:24)。耶穌救贖的工作並不止於釘十字架而已,更是要從死裡復活。因為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祂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使我們坦然無懼地來到神的面前。祂給我們的愛和恩典是何等浩大,我們因此受激勵,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跟隨祂到底,好叫我們也與祂一同復活。


【分享與應用】

耶穌的受死、埋葬、與復活,與我們基督徒生活有何相關?請分享。

怎麼樣才能作主的門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見證我們是主的門徒?

參考資料

一. 耶穌死在十字架上

遍地黑暗:在中午12點到下午3點,遍地都黑暗了。當時正逢月圓〔初14〕,不可能是日蝕現象〔即使是日蝕,至多持續幾分鐘〕。這神蹟表示:在那一刻,世上的光耶穌基督擔當普天下人的罪,黑暗掌權了,天父向祂掩面。

殿裡幔子裂成兩半:指隔開聖所和至聖所的幔子,舊約時,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帶著血進入至聖所(來9:7),這幔子代基督的身體,祂的身體為我們擘開,祂的血為我們而流,使我們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來到神面前(來10:19-22)。

耶穌斷氣:耶穌是逾越節的羔羊(林前5:7),羔羊必須在黃昏時被殺(出12:6)。黃昏的原意是「午後之間between the twilights」,就是過了正午〔中午12點〕直到日落〔下午6點〕的中間,也就是下午3點,耶穌在那時斷氣。


二. 這真是個義人

耶穌是義人,卻不自以為義,在接受不公義且殘暴的對待時,祂沒有一點苦毒,仍以恩慈對待傷害祂的人,把自己交托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前2:22-23)。不僅百夫長說,就連希律和彼拉多(路23:14-15),與祂同釘的強盜都說耶穌沒有不義(路23:41)。福音就是見證被釘十字架的義者耶穌,祂是我們的中保(約一2:1)。


三. 亞利馬太的約瑟

身份地位:他是個議士,是公會的成員之一,公會審判耶穌時,他沒有附從。他是敬虔人,盼望神國和彌賽亞的降臨,他和尼哥底母都是暗暗作門徒,並沒有公開地跟隨耶穌。但被耶穌十字架的愛感動,就放膽出面安葬耶穌。

安放耶穌:用石頭鑿成的墳墓,當時只有富貴人家才有能力做這樣的墳墓,應驗以賽亞書的話,彌賽亞要與財主同葬(賽53:9; 太27:60)。西門替耶穌背十字架,約瑟要與耶穌同葬,這是門徒要跟隨主,經歷與主同受苦的過程。


四. 基督復活的日子

安息日過後,就是七日的頭一日,表示一個新生活的開始。因此耶穌復活的那日又稱為「主日(啟1:10)」,新約聖徒聚會多半是在那日(徒20:7; 林前16:2)。聖靈在五旬節降臨,那日是安息日的次日(利23:16)。基督復活的那日,有天使顯現,把墳墓的石頭滾開(太28:1-3),宣告基督復活了,並指示不要在死人中找活人。


五. 見證基督的復活

基督復活,首先是向婦女們顯現(太28:9)。當時,婦女的見證在法庭是不被尊重,許多門徒也不信她們的見證,但事實證明她們的見證是真的。這些婦女一路跟隨耶穌直到各各他,是最後離開墳墓,也是最早回到墳墓。她們代表被主吸引愛主,並且跟隨、追求到底的人。耶穌應許要向愛祂,守祂誡命的人顯現(約14:21)。



8.耶穌復活顯現

【閱讀經文】(路加福音24:13-35)

死人復活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古今中外,從來沒有人從死裡復活。中國俗話說:人死不能復生,把它當作千古不變的真理。在希臘羅馬文化中,也持同樣的看法,保羅到雅典的亞略巴古論壇廣場上,任何言論都可以自由發表,惟獨不能說死人復活的事,因為明顯是睜眼說瞎話。所以當保羅傳死人復活的道理,結果就被人譏誚(徒17:32)。他對亞基帕王作基督復活的見證,被人認為是癲狂了(徒26:24)。即便是在猶太人中,撒都該人就是不相信復活(太22:23; 徒23:8)。然而,「復活」在新約出現了約150次,耶穌在世上的時候,也一再告訴門徒祂要從死裡復活。門徒跟隨耶穌,親眼看見耶穌行神蹟奇事,也看見祂被釘十字架死了,埋葬了,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基督復活了,顯現給幾個婦女看,當她們把這事傳開了,門徒卻不相信;他們非得要親眼看到復活的耶穌,才能相信。


【破冰題】

是否碰過以前所熟識的人,再見到他的時候,卻認不出他來?

有沒有過碰到什麼人、事、物,讓你心裡火熱,印象深刻?


【討論題】

耶穌復活顯現給兩個門徒,為何他們認不出耶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兩個門徒如何說到基督?他們相不相信祂復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如何對他們講解聖經?祂的重點是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兩個門徒怎麼認出耶穌?如何見證耶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死人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根本,使徒們開始傳福音,所傳的就是耶穌基督的復活(徒2:32; 3:15; 4:2, 33; 5:30; 10:40; 13:30; 17:3, 18; 23:6; 24:21; 26:23),保羅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和所信的便是枉然。初代教會,有許多人見過復活的耶穌,但是這些人離世以後,誰還能見證耶穌復活了呢?耶穌對懷疑的多馬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9)。」彼得對沒有看見而信的人說:「你們雖沒有見過祂,卻是愛祂;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1:8)。」有詩歌說:「主活,主活,救主今天活著,祂與我談,祂伴我走,生命窄路同過。」當我們走在人生的低谷,就會有兩門徒往以馬忤斯的經歷,我們可以見證說:「你問我怎知祂活著?因祂活在我心。」


【分享與應用】

曾否聽人講解聖經時,心裡火熱,心眼被開啟,得以明白屬靈的事?請分享。

曾否走過人生的低谷,發覺主與你同在,安慰你,堅固你的信心?請分享。

參考資料

一. 門徒不認識耶穌

兩個門徒在談論耶穌的事,耶穌就與他們同行,側耳而聽他們(瑪3:16),陪他們走一段。他們似乎在屬靈的低谷,耶穌來堅固他們的信心,開啟他們,更新他們。

眼睛迷糊了:耶穌在世時,門徒憑外貌認祂,但祂從死裡復活以後,就不憑外貌認祂了,而是憑信心(林後5:7; 16),不憑眼見而信的人有福了(約20:29)。

臉上帶愁容:他們因為耶穌受難而臉上帶著愁容,然而耶穌卻從死裡復活,他們應該要為此歡喜快樂。憂愁只是暫時的(約16:20),喜樂卻是永遠的。

心信得遲鈍:他們先入為主的觀念,不相信復活,雖聽婦女們說耶穌復活了,他們仍不信。因為「沒看見祂」,以致耶穌與他們說話,他們還渾然不覺。


二. 門徒談論耶穌的事

這兩個門徒曾經跟隨耶穌,他們相信耶穌是先知,說話行事都有大能;相信祂被釘十字架死了;也相信耶穌就是要救贖以色列民的救主彌賽亞;但卻不相信祂從死裡復活。即使耶穌也說過第三天祂要從死裡復活,婦女們也見證耶穌復活了,但他們仍然不信。真正認識基督不僅要認識祂的死,也要認識祂的復活(腓3:10)。


三. 耶穌對他們講解聖經

他們不是沒有摩西和眾先知的話〔舊約聖經〕,只是不明白。而聖經是為耶穌作見證(約5:39; 啟19:10),只有靈裡被開啟,才能體會基督先要受苦難,後來才得榮耀(彼前1:11)。聖徒若與祂一同受苦,將來也要與祂一同得著榮耀(羅8:17)。

基督受害:基督第一次來的時候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祂是受苦的僕人,擔當世人的罪,謙卑地騎驢駒,擔當世人的罪,為人人嘗了死味。

進到榮耀:基督要從死裡復活,升天,坐在父的右邊,將來要在榮耀中再臨,成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審判全地,並要把神的兒女帶進到榮耀裡去。


四. 門徒認出復活的耶穌

他們因耶穌講解而明白聖經,明白聖經是一回事,認識耶穌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務要竭力追求,以認識祂為至寶,才能真認識祂和祂的復活(腓3:8-10)。

認出耶穌:他們「強留」耶穌,要與耶穌「同住、共餐〔相交〕」。用餐時,作客的耶穌作了主人的位,拿起餅來祝謝,晚餐變成聖餐,民宅成了聖所。耶穌在他們心門外叩門,當他們回應時,耶穌便與他們一同坐席(啟3:20),開他們的眼,使他們認出祂來。不是靠自己的眼力,而是靠主啟示(太11:27)。

見證耶穌:他們一認出耶穌,忽然耶穌不見了,但他們不能否認耶穌與他們同在時的經歷,心中仍然火熱。他們原來面帶愁容,眼睛迷糊,信心遲鈍,此刻卻充滿信心。所以,就不再憑著眼見,不再憑著感覺,一點也不耽擱,便連夜趕回耶路撒冷,向眾使徒見證基督復活了(可16:12-13)。


9.耶穌給門徒大使命

【閱讀經文】(路加福音24:36-53)

耶穌基督復活之後,曾多次向門徒顯現,有的是各別的顯現,有的是向集體顯現,最多曾一次顯給五百多弟兄看(林前15:3-8)。甚至在祂升天後,仍顯現給門徒看,如司提反殉道時(徒7:55),保羅在往大馬色的路上(徒9:3-5),約翰在拔摩海島上(啟1:9-18)。耶穌基督復活,對世人來說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甚至有一派神學思想不接受復活,也不傳講復活。然而,耶穌復活卻是基督教基本的信仰中心,若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也就是枉然了(林前15:12-19)。耶穌復活後,有四十天之久向門徒顯現,向他們講說神國的事,祂並不是向所有的人顯現,而是向那些愛祂、守祂誡命的人顯現(約14:21)。在祂升天之前,祂給門徒大使命,叫他們靠聖靈得著能力,就能為祂作見證,把福音傳到地極,使萬民祂的門徒。


【破冰題】

回顧學生時代,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課目是什麼?最擅長和最不擅長的課目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課目原來讀得很糟,但有一天開竅了,便讀得很順利?

父母家人師長對你最大的期待是什麼?對你是壓力,還是動力?


【討論題】

耶穌向門徒復活顯現,祂帶著什麼樣的身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如何使門徒明白聖經?讀經的原則是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舊約聖經哪裡提到基督受害後,第三日從死裡復活?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給門徒的大使命是什麼?我們如何執行大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基督徒受洗歸入基督,就是與基督同死、同埋、同復活(西2:12),便領受聖靈為印記,從此成為新造的人,得著永生的確據,和天上各樣屬靈的福分。同時我們也領受一個大使命,就是為主作見證,把福音傳遍天下。這看起來不可能達成的任務,耶穌並沒有要我們靠自己的力量來做,祂叫我們等候聖靈降臨,我們才能得著能力,完成祂所託付的使命。耶穌藉著聖靈從死裡復活,我們也是藉著聖靈得著基督復活的生命(羅8:11),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祂從死裡復活一樣(羅6:4)。我們要作基督的見證,不僅是作基督受難的見證,傳講神愛世人,基督為我們捨命;更要作基督復活的見證,讓人從我們身上看到神兒子的生命,叫他們被神吸引,相信耶穌,也領受基督復活的生命,使榮耀歸與神。


【分享與應用】

請分享各人讀經的心得,是否心竅被開啟,讀出滋潤,得著亮光和啟示?

請分享成為基督徒後,有沒有領受大使命?有沒有在生活中見證主?

參考資料

一. 耶穌向門徒復活顯現

門徒的反應:門徒正談論耶穌復活,耶穌忽然顯現在他們當中,門徒卻驚慌害怕,忘了耶穌的預言(路18:33),和別人見證基督復活了,以為看見的是魂。

看我的身體:魂〔原文是靈〕是沒有形質的,無法用人的肉身感官察覺出來,耶穌將手和腳給他們看,也讓他們摸祂,耶穌也向他們要一片燒魚,在他們面前吃了,叫他們知道祂有一個有形質的身體,而不是只是靈魂而已。

復活的身體:耶穌復活後,帶著復活的身體,不同於屬血氣、必朽壞的身體,這是屬靈的、是榮耀的身體。這身體是神給的,看起來似乎不受時空限制,似乎又可進到世界。這是奧秘,我們將來也要有這復活的身體(林前15:35-49)。


二. 耶穌叫門徒明白聖經

指著耶穌:摩西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就是指「舊約聖經」,神藉聖經啟示祂的屬性、作為,和應許,這些都應驗在基督身上(林後1:20),也為基督作見證(約5:39),預表基督。聖經只是影兒,實體卻是基督(西2:16-17; 來10:1)。

開啟心竅:指屬靈的悟性。屬血氣的人不能明白屬靈的事(林前2:9-14),耶穌告訴門徒許多事,門徒卻不能領會,等聖靈來了,門徒才能明白(約16:12-13)。

讀經原則:1) 基督是聖經的中心內容;2) 找出聖經中的基督乃是讀經之鑰;3) 必須遇見復活的基督〔聖靈光照〕,心竅開啟了,才能明白聖經。


三. 第三日從死裡復活

舊約聖經有許多地方說到彌賽亞的受難(詩22篇; 賽53章),但關於彌賽亞死後第三天從死裡復活則是隱藏的。耶穌卻預先說了(太16:21; 17:23; 20:19),祂且用約拿在魚腹中三日三夜的神蹟來印證(太12:40)。耶穌又說祂要得榮耀,像麥子落在地裡死了〔死在十字架上〕,就結出許多子粒〔從死裡復活〕(約12:23-24)。耶穌在逾越節受難,「第三天」是初熟節〔獻禾捆為搖祭(利23:5-11)〕,也是基督復活的日子。初熟的果子是基督(林前15:20),祂藉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羅6:4)。


四. 耶穌給門徒的大使命

大使命的內容:除了傳講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並要傳悔改、赦罪的道。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都是神所賜的(徒5:31),是白白的恩典,但人必須回應,才能得著。當人罪得赦免,就得著聖靈,在基督裡得著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大使命的範圍:是從耶路撒冷直到地極(徒1:8),對象是萬國萬民,傳給近處的人,也傳給遠處的人(弗2:17),使天國的福音傳遍天下。

大使命的方式:門徒要使萬民作耶穌的門徒,從耶路撒冷到地極作主的見證,不是憑自己的力量,是靠聖靈的能力;不只是口傳的見證,更是生命的見證,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結出聖靈的果子,活出神兒子的形像。